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1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融杭接廊
2025年11月27日

浙大科创团队研发出“超级材料”

一个指甲盖的面积 能拉动2.1吨小汽车

阅读量:68 本文字数:778

四两真能拨千斤?“分子编织”像织布一样织出的超级材料,粘接面积仅有一个指甲盖大小,拉动了重达2.1吨的小汽车。

这种“性能怪兽”般的材料,近期已通过浙大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简称科创中心)超分子新物质创制创新工坊黄飞鹤教授、李光锋研究员团队的研究变成现实。在实际牵引实验中,WPU—EP(交织聚合物网络)粘合剂凭借仅2.5cm×1.3cm的粘合面积,成功牵引了重达2.1吨的汽车,并在路面波动冲击下保持稳定,未出现脱粘现象。

团队受传统编织技艺启发,提出通过不对称纠缠节点来实现不同聚合物在分子水平的有效集成,将柔性与刚性两种性质迥异的聚合物分子链,在微观世界里像经纬线般精巧地“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了高性能聚合物材料。这项创造性成果已发表于《自然·材料》,将为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创造提供全新路径。

这项研究解决了高分子材料领域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挑战:如何让不同性质的聚合物克服固有的不相容倾向,实现分子水平的高效集成与性能协同,而非简单的混合。

想象一下织布的样子:柔软的棉线作为“经线”,提供韧性;坚固的麻线作为“纬线”,提供强度。两者交织,方能制成既柔且韧的布料。

团队正是基于这一思路,以聚氨酯和环氧树脂为例,设计了精妙的“三步走”策略:首先制备带三齿配位点的柔性聚氨酯链,作为“经线”;随后,利用钯离子作为“智能梭子”,与单齿配位点结合形成不对称纠缠节点;最后,在节点处引入“纬线”环氧树脂链,形成具有编织拓扑结构的集成网络。

就好比过去,我们只能把棉花和麻絮简单地混合,效果有限,如今我们却能像织布一样将它们编织在一起,形成拥有稳定结构的、全新的高性能面料。这种独特的“分子编织”结构,将两种聚合物链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赋予了材料卓越的综合性能。

“通过精巧设计纠缠节点,未来我们可将任何性能互补的聚合物(如柔性与刚性、导电与导热)像经纬线一样整合起来,从而定制所需的新型高分子材料。”黄飞鹤表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