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11月26日

新合索面从农家院走向大市场

阅读量:74 本文字数:750

本报讯(记者 金轶润)初冬晴好,新合乡的农户迎来了索面制作的黄金季节。近日,记者走进新四村,只见特制的挂面木架在村民家门口依次竖立,架上挂满了细如丝、亮如银的索面。微风拂过,万缕银丝随风轻曳,在暖阳下好似投下流动的光影。

在村民陈仙桃家的小院里,她正利索地将醒好的面团盘成均匀的细条。“三十多年的老手艺了,丢不掉。”陈仙桃一边忙活一边介绍,从每年10月初家里就开始制作索面,一直要忙到来年春节。“每天能做六七十斤,一年下来得有五千多斤。以前的面条就是做来自家吃,现在不一样了,索面知名度越来越高,自家土货成了抢手货,我们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在陈仙桃看来,新合索面远不止是一碗面。它以色泽洁白、柔韧细长、自带咸鲜而闻名。过去,这是当地人表达敬意的最高礼遇,只在做寿、春节这样的重大时刻,才作为厚礼相赠。正因为其筋道爽滑、久煮不烂的品性,索面被赋予了“长福长寿”的美好寓意。

手艺背后是繁复的工序,从和面、揉面、醒面,再到盘面、拉面,全靠一双手。评判索面质量的好坏,标准朴素而严格:看面条的“接头”是否干净利落,再看挂着的面条是否从上到下一般匀称。

为了让索面走出新合、走出桐庐,新合乡下了不少功夫。如今,索面制作工艺有了行业标准,村民们按照规范化生产流程,申办了卫生许可证、健康证等。

同时,新合乡还出台政策扶持农户,对家庭小作坊按标准进行规范化改造的,予以资金补助。“村里的索面制作大户积极性一下就高了,作坊规范生产了,面条的质量和卫生状况自然跟着上了一个台阶。”新四村村干部阮如芬说,更让村民们安心的是,新合乡还成立了产业公司,对索面实行保护价收购,解决了销售方面的后顾之忧。“现在不怕面卖不掉,价钱也稳定,收益实实在在提高了。”

如今,流传千年的新合索面,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成为新合人迈向共同富裕的“宝贝”。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