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了六届快递业大会“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桐庐如何书写新叙事?







世界互联,快递通达;通达天下,始于桐庐。
11月18日,2025(第六届)快递业大会在桐庐举行,快递行业协会代表、政府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学者、知名快递企业代表、快递生态企业代表等齐聚富春江畔。这不仅是一次游子归巢的温情团聚,也是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今年的快递业大会,吹来什么风?作为“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桐庐如何在高原之上,再造高峰?
以此次大会为观察窗口,桐庐的快递故事,正迎来新叙事。
跨越十年,快递业大会的变与不变
自2015年首届中国国际快递业大会开始,每两年一次的相聚,已成为中国快递业的“固定动作”。
十年来,这场盛会的相聚地点,都在桐庐。一个重要原因,是从桐庐走出的“三通一达”牢牢占据全国快递行业超60%的市场份额。
自2019年启动“快递回归”战略以来,桐庐“三通一达”二总部项目陆续回归,累计招引快递物流项目183个,集聚快递物流及关联企业385家。这让桐庐在全国快递物流产业的版图上,成为最亮眼的存在。
而通过梳理每次的大会主题:“便民惠民·通达天下”“新时代 新经济 新快递”“快递联通世界”“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快递让循环更畅通”“递链全球、智创未来”“智启新程 递链全球”,不难发现,快递已从最开始的民生属性,向智慧化、全球化跃迁。
主题变化的背后,是整个产业格局之变。
市场规模越来越大,高基数下保持高增长,是快递物流产业的明显趋势。截至2024年,我国快递包裹市场规模连续十一年保持全球第一,实现了月均百亿件的跨越式发展。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快递业务量累积完成1450.8亿件,同比增长17.2%。
不过,快递单票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2015年,全国快递行业平均单价13.40元,而到了2024年,这个数字变成了8.02元。“快递行业是一个对成本和效率非常敏感的行业,远远超出其他行业。”今年参会的阿里云研究院行业研究中心主任肖剑说。
在反“内卷式”竞争的背景下,寻求转型升级,快递行业亟需一场“质效之战”。站在十字路口,快递行业如何真正提取“规模红利”?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就是那阵吹向蓝海的风。“快递行业对效率和成本优化有迫切需求,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天然适配。”
实际上,从分拣到末端配送,AI在快递行业已全面登场。“AI革命才刚刚开始,将全链路重塑快递物流行业。人工智能时代,物流快递不仅不会被取代,行业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在中通快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赖梅松看来,中国快递仍处于最佳的战略机遇期。
今年,大会以桐庐为起点,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现场,中国快递协会与桐庐县委县政府、申通、韵达、圆通、中通、邮政、顺丰、京东、菜鸟等快递企业共同发布了《桐庐共识》。
其中第一条,就关于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是驱动行业迭代升级的根本动力。必须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大数据技术在全链路的深度融合与场景化创新,贯穿智能仓储、精准分拣、动态路由、末端配送与客户服务等关键环节”。
AI竞赛,桐庐如何突围
杭州,早早地把人工智能视为“下一个黄金二十年”的入场券。近年来,一批科技新锐接连涌现,可以说直接重塑了全球的AI格局。
不过,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周边县域囿于区位、资金、人才等限制,容易陷入“创新困境”。作为杭州西部区县,桐庐如何在这场AI竞赛中突围?
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转型,随着“融杭接廊”不断深化,桐庐与杭州主城区的联动日益紧密。今年,桐庐迈出跨区域发展的重要一步,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合作共建,聚焦智能物流产业链集群和以新能源、半导体存储、新材料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集群等两大主导产业集群,打造新质生产力特别合作园,承接这个知名创新策源地的溢出效应。
把长板做到更长,县域发展人工智能,不必面面俱到,而是要找到最鲜明的特色产业,深挖场景“富矿”。快递物流,就是一个自带场景的产业——无人车、无人机、具身机器人的最先应用场景,就是快递物流。
日前,国务院部署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一个主要目的是打造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场”,新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器”。这正是桐庐的AI竞赛逻辑:立足自身优势,通过场景招商,吸引关联优质企业落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快递科技“场景+生态”,已成为桐庐场景招商的最鲜明特色。依托快递物流无人配送的天然需求,桐庐瞄准智能无人装备领域,无人车、无人机、无人水上智驾等“新物种”破土而出,已实现智能无人装备“水陆空”场景全覆盖。
看陆地,桐庐全域开放智能网联车测试应用,入选杭州市无人驾驶未来先导区,变身智能网联车的“超级试验场”,并借助通达智驾平台实现智能网联车辆的监管、调度、操控一体化管理。目前,平台接入车辆累计运行里程达379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近95圈,新石器、通通达、既未科技等无人车企业在这里“如鱼得水”。
看空中,桐庐入围杭州低空经济发展示范区、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腾空而起的无人机在山区物资运送、无人机送餐、农业植保等领域大显身手。
看水域,奥立安AI智能驾驶新能源游艇总部已落地桐庐。本次大会的新科技成果展上,奥立安带来水上无人船模型。“这是我们将在富春江水域投用的‘桐庐富春号’新能源智驾游艇,采用纯氢动力系统,并结合AI智能无人辅助驾驶技术,实现绿色、智能的水上运行。”公司副总经理沈丹丹期待,未来与“三通一达”等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探索水上智慧物流的更多可能。
桐庐县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桐庐正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与快递物流的深度融合,将在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场景共建、高端人才共育上协同发力,共同打造国内领先的AI物流技术创新平台,争创省级快递物流具身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
科技界有句名言:当你慷慨地打开技术大门后,全世界最聪明的大脑都会带着礼物来敲门。从研发到制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桐庐缠绕、耦合、裂变。
高原之上,再造高峰
不同的产业,有着不同的特质。有的产业像候鸟,哪里生产成本低,就会飞向哪里。快递物流产业则不同,集群效应和产业场景优势,不可替代。
凭借独特的产业竞争力,今年以来,桐庐共签约快递上下游亿元项目47个,有不少投资是冲着“中国民营快递之乡”的定位和应用场景而来。今年1—9月,桐庐快递物流产业营收465.04亿元,同比增长30.4%,预计全年将突破650亿元。
目前,在桐庐的“141X”产业体系中,快递物流就是打头阵的“1”。高原之上,再造高峰,桐庐力争2027年快递物流关联产业营收突破千亿元,打造地标性全产业链生态圈。
地标,是一座城市的门面。地标性产业,就是一个地方最具代表性、最不可替代,并能带动区域发展的王牌产业。显然,桐庐的目标,是要在区域经济版图中,书写重要的坐标点。
打造地标性全产业链生态圈,是“画圈”,通过物理空间的集聚,实现产业链延链、补链。
11月17日,通达未来城正式开城,面积12公里,既是“三通一达”二总部项目回归的主阵地,也是产城融合的样板区。目前,通达未来城内已集聚规上企业51家,以一座城的格局,涵养快递物流的创新生态。
同时,依托开发区、高新区的“双轮驱动”,桐庐加快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桐庐新质生产力特别合作园建设,提升快递科技小镇、集采中心、集运中心发展能级,志在打造中国快递科技产业集聚区。
打造地标性全产业链生态圈,更是“破圈”,以快递物流产业为牵引,推动视觉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协同发展,实现跨圈层的共生共融。
在此次新科技成果展上,数字技术、新能源、绿色包材等领域的企业同步亮相。比如小草绿能(上海)新材料有限公司,现场带来了公司研发的全降解快递袋。今年,小草绿能投资50亿元,把长三角可生物降解材料产业园总部基地项目落地桐庐,规划建设年产200万吨可生物降解材料与200万吨终端制品。
再如杭州埃克森智慧能源有限公司,带来了无人机电池。“目前,无人机电池续航多在2-4小时,而我们的电池有望达到8小时。”企业相关负责人说,12GWh固态/半固态电芯生产基地项目即将在桐庐开工,为无人车、无人机等提供关键动力支持。
构建服务创新全生命周期的最佳生态,桐庐将做好场景支撑,推进快递物流机器人创新中心、桐庐物流产业智算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如果说科技创新是“0到1”,产业创新就是“1到100”,两者的融合就如同接力赛的交接棒。桐庐如何跑出漂亮的交接棒,如何书写快递物流产业的新叙事,值得期待。
(转载自潮新闻客户端)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