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芳草地
2025年11月19日

长长的索面,深深的情

阅读量:80 本文字数:802

资料图

一只长尾鸟的鸣叫,打破了夜的宁静。天未亮,新合乡引坑村的钟氏老屋里,做索面的人们,已早早在忙碌了。老钟伯正指导后生们揉面的技巧:先用手掌把面团挤压两百次左右,再握紧双拳按压,按压的次数越多,面条的口感会越好。揉完面后等三个小时,让面团“休息”一下。

等到太阳初升,面条已经“休息”完毕,便要开始切面了。老钟伯先将面团平铺在木板上,按压成一个巨大的面饼,在它表面刷上一层菜籽油。接着,用刀尖压在面饼上,沿顺时针方向用力绕圈,只见面饼在老钟伯的手下变成了粗细均匀的“一根面”。切面完毕,反复揉搓,面条初次“塑形”成功,再将它们盘到大盆中,“睡上”三四个小时。

我的老家新合乡位于浙江省桐庐县的一个山区,山上多竹,竹竿笔直细长,村民们在空闲时就将竹子制成长约60厘米的细圆竹棍。在制面环节中,这些竹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条醒发好后,老钟伯将其按平躺的“8”字形缠绕在两根竹棍上。他的双手像梭子织布一样,快得让人眼花缭乱。绕好的面条放置在醒面箱里,再“睡”两三个小时。在这个过程中面条自然下垂,粗面条再次“瘦身”。

索面最后的“华丽变身”就要靠晾晒了。后生们搬出晒面架,将面条一一挂好。老钟伯告诉我,挂面并不能一步到位,面条需要慢慢拉长,要是掌握不好力道,面条就会断,没个三五年的功夫,可练不出熟练的手法。每年冬天,家家户户门口挂满索面,阳光洒进一排排纤细的面条间,地上疏影斑驳,真是一道壮观又独特的风景!

晒好的索面,先给邻居老人送去些。山村的人们淳朴敦厚,邻居间关系最是亲密。其次给亲朋好友留一些,自己家也要存一些。正月初一,全家人要吃索面;过生日祝寿要吃索面;结婚时要吃索面;久别家乡的游子,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吃一碗地道的索面……在我们这里,做索面、吃索面可追溯至宋代。如今,新合索面通过互联网进入全国各地的饭桌上。

长长的索面,深深的情。一碗热腾腾的索面,陪伴着一代又一代新合人成长。

学府小学六(1)班 钟泽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