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5年11月19日

党建聚合力 幸福满邻里

上杭里民生服务综合体托起“全龄和乐”新图景

阅读量:93 本文字数:1588

“9块9能吃到两荤一素,食堂师傅还会帮我把菜装得满满当当。”中午时分,在城南街道龙潭社区上杭里民生服务综合体的“回家吃饭”邻里食堂,78岁的独居老人王阿婆端着热腾腾的饭菜,笑容满面。不远处,“我们一起萌芽吧”托育园里,3岁的朵朵正专注地和老师做手工,妈妈李女士则在隔壁的妈咪课堂学习育儿知识。这一幕“银龄安享、萌娃欢嬉”的温馨场景,正是龙潭社区以党建引领打造“全龄和乐”服务生态的真实写照。

作为典型的城郊结合型社区,龙潭社区曾面临“三多”治理难题:下山移民多、征迁安置居民多、新桐庐人多。辖区60岁以上老人占比偏高,幼儿托育资源紧张等问题,一度成为居民们的“急难愁盼”。

“群众的需求在哪,党建工作就要跟进到哪。”社区党支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七优享”民生实事以来,社区以“源头式党建”为统领,整合38名在册党员、471名在职党员力量,联动高校、企业与社会组织等多方资源,将4200平方米的省级示范党群服务中心升级为县级民生服务综合体,构建起“为老+托幼+康复+全龄联动”的服务体系,真正让“5分钟完整生活圈”惠及居民。

从“舌尖”到“心间”,银发生活有滋有味

“叮!您的心率正常,今日活动建议:上午10点老年大学书法课。”居民王阿婆手腕上的“益呼应”爱心手环传来提醒。这款手环是社区为独居老人配备的“安全卫士”,集定位、紧急呼叫与健康提醒于一体。“以前一个人在家总怕出事,现在有了手环,网格员每周还上门探望,心里踏实多了。”王阿婆说。

为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目前,社区不仅打造了年服务超20万人次的邻里食堂,还设置了适老化改造展厅,直观展示从淋浴设备到防滑扶手等各类适老设施。社区还联合县妇幼保健院不定时开展义诊与健康讲座,依托“在艺起”幸福课堂开设非遗、艺术鉴赏等公益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社区还携手杭商院推行“AI助老”志愿服务,帮助老年人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挂号、视频通话等技能。“现在我能跟外地孙子视频,还会手机买菜,真是赶上好时代了!”居民张大爷欣喜地说。

从“育幼”到“育才”,童趣乐园快乐成长

“以前送孩子上托育班要跨两个小区,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还能学画画、做手工,太方便了!”龙潭小区居民陈女士对社区的托育服务连连称赞。此前,社区通过“家门口议事会”收集到89户家庭的托育需求,及时引进专业机构运营“我们一起萌芽吧”托育园,有效缓解家长育儿焦虑。

在“吾家书巢”,每周举办的亲子阅读活动已吸引200余人次参与;结合非遗文化开展的“护苗成长”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剪纸、扎染中感受传统魅力;“小小图书管理员”“文明实践过暑假”等项目,进一步助力孩子们提升综合素质。“我们不仅要让孩子有人管,更要让他们长得好、学得好。”社区社工表示,通过联动“五老”人员与志愿者,社区持续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与校园周边环境整治,为孩子们筑牢成长“安全线”。

从“守护”到“赋能”,特殊群体点亮梦想

“大家把奶油抹匀,注意花纹走向……”每周二、周四,弯湾上杭里成长中心里总洋溢着烘焙课的欢声笑语。18岁的小宇正认真跟着老师学做面包。这里作为县子久学校的第二课堂,是特殊青少年的“成长乐园”。社区通过构建“党建+康复”模式,联动党组织、社会组织、社工、慈善资源与志愿者,为他们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康复计划。

“以前总担心孩子长大后没出路,现在他学会了做面包、调奶茶,还能去小咖悦会面包房实习。”小宇妈妈激动地说。成长中心联合小咖悦会、扶手文化等机构,为特殊青少年提供烘焙、饮品制作等职业培训,考核合格者可直接就业。此外,社区还组织他们参与非遗体验、公益活动,鼓励与普通青少年结对交流。

如今的上杭里民生服务综合体,不仅是便民服务站,更是凝聚人心的“幸福港湾”。“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公益+商业’运营模式,让‘全龄和乐’的温暖覆盖更多家庭。”社区党支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资源联动,让党建引领的民生服务成为基层治理最温暖的底色。

(记者 徐文静 蔡美兰 通讯员 丁孝双)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