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1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11月19日

桐庐助推项目投产驶入“快车道”

阅读量:116 本文字数:1171

本报讯(记者 华睿 通讯员 楼丽雅 陈彬)作为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公里”,验收环节的效率与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投产周期、资金回笼速度与市场响应能力。

眼下,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建设工程验收领域持续深化改革,聚焦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从优化验收流程、强化部门协调、创新工作机制三个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高效便捷的“三维一体”验收新体系,为实现“验收即发证”目标提供了坚实保障。

今年9月,浙江华策影视高级技工学校桐庐新校区正式启用。该项目竣工验收环节全程不到15天,其中不动产权证办理时限从常规的30天大幅压缩至2天,效率提升超过90%,实现了项目投产的“无缝衔接”。

这一“桐庐速度”的背后,是对工程验收流程的深度再造。

传统验收模式下,规划核实、土地复核、消防查验、质量检测等环节分头依次推进,企业需往返多个部门、重复提交材料,耗时又费力。针对这一痛点,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以“极简、极速、极效”为目标,创新推行“建设工程竣工规划核实”与“建设用地复核验收”两个关键环节合并办理,实行“一次申请、同步审核、联合踏勘”。流程整合后,企业申报材料平均精简40%以上,现场踏勘次数减少一半,有效避免了因环节割裂带来的重复作业与时间损耗。

围绕“验收即发证”核心目标,我县打造“一个专班统筹、一套系统支撑、一次上门服务、五日内完成联合验收”的“1115”极速模式,进一步打通验收与不动产登记环节,并通过数据共享与系统联动,在企业通过竣工联合验收的当天,即可同步启动不动产登记程序,极大缩短项目从建成到投产的周期。

如何让项目验收既快又好?桐庐的答案很明确:实现跨部门联动,变“企业跑部门”为“部门协同办”。

规资、住建、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打破界限,建立起常态化协同机制,职责分工更清晰,协作流程更顺畅,推动规划核验、消防验收、质量监督等多个环节同步开展。面对“停车位配置不足”等这类典型问题,通过跨部门问题会商机制进行快速研判、统一标准、协同处置。更让企业省心的是,验收专班会在项目竣工前主动对接,提供技术指导与合规预审,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灵活组建“定制化踏勘组”,一次性完成所有现场检查事项,切实提升验收体验与效率。

在打通部门协作的基础上,桐庐更进一步,为项目验收装上了“数字引擎”。

通过线上平台的“验收导航”,企业就能对办理流程、审核标准和材料清单一目了然。此外,依托“互联网+监管”平台,项目建设全过程被纳入动态监测,为竣工验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而且工程项目审批系统与不动产登记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推动申报材料、测绘成果、验收意见等数据跨部门、跨系统实时共享与互认,让“数据跑路”替代“人工跑腿”。

今年以来,我县共完成竣工规划用地核验项目52个,总建筑面积180余万平方米。其中,华策影视高级技工学校等11个省重点项目,凭借“极速验收”模式快速确权,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