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庐来信:欢迎回家!
万水千山,系于一缕牵挂;通达天下,始自桐庐出发。当金风跨过天高水阔的富春江,奔向春潮涌动的钱塘江,备受瞩目的2025(第六届)快递业大会今日启幕。
这场盛会,不仅是快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游子归巢的温情团聚。作为“中国快递之乡”的桐庐,此刻正以最熟悉的乡音,向遍布全国的快递儿女发出深情的呼唤:“欢迎回家!”
母校重生,映照赤子之心
光阴如梭,穿过歌舞中学的校园。一场交织着过去与未来、记忆与期盼的“新生”,正在这片重建的土地上拔节生长。
在桐庐,歌舞中学不仅仅是一所学校,它更是一座精神的坐标,承载着桐庐快递人的集体记忆。当年,他们从这里的教室出发,怀揣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走向广阔天地。
而今,这片孕育了快递传奇的土地正在酝酿新的蜕变。今年3月,歌舞中学重建工程正式启动。与此同时,全省首个快递物流产教融合学院——通达学院也正式挂牌成立。老校园迎来新生机,成为培育下一代快递人才的摇篮。
按照规划,重建后的歌舞中学将作为通达学院基层研学实践基地,学校将按原比例1:1复原教学楼和宿舍,校区内将打造快递文化展陈馆,陈列早年使用的三轮车、手写运单等见证行业发展的实物。曾经的羊肠小道旁,将打造“快递之路”研学体验线路,讲述桐庐人如何步履不停、通达天下的奋斗传奇。
产业反哺,延伸地瓜藤蔓
从歌舞中学出发,一条更为宏大的“归途”已在眼前。
“三通一达”的创始人们,从桐庐的青山绿水中走出,以几辆自行车、一部电话起家,凭借惊人的毅力和智慧,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快递网络。这张网,改变了中国的商业生态,也重塑了亿万人的生活。
然而,无论这张网撒得多么辽阔,它的中心节点,始终连着故乡桐庐。
这种连接,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反哺。2019年,“三通一达”共同决定将第二总部迁回家乡桐庐,带着项目、资金、人才以及庞大的“快递朋友圈”反哺地方,打造百亿级快递物流产业集群,加速实现桐庐从“快递人之乡”到“快递产业之乡”的转变。
他们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大型转运枢纽落户桐庐,带动了本地就业,激活了县域经济。一辆辆印着快递标识的货车,不仅带来了货物,更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和无数的发展机遇。桐庐,不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它已然成为中国民营快递的行业象征和重要的产业高地。
这条产业的归途,让桐庐快递人的“乡情”有了坚实的物质载体。快递,这项“奔跑”的事业,为家乡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桑梓情怀,助力乡村共富
如果说产业反哺是骨骼,那么对乡村共富的助力,则是“快递乡情”流淌的血液与温度。
“万水千山”,曾是阻隔故乡与远方的屏障。但在今天,桐庐的快递人,正用他们的力量,让“万水千山”变为咫尺之遥,让家乡的优质农特产品、精美手工艺品,沿着他们铺设的网络,飞出山村,直达城市的餐桌与客厅。
在钟山乡,500立方米的冷库实现极速锁鲜,依托“三通一达”的专线联动,蜜梨的“鲜气”得以完美留存,让丰收真正转化为农民实实在在的收入。在横村镇,“黄金峡谷”共富党建联建正探索着未来乡村的新模式,依托圆通速递低空产业优势,横村镇构建“无人车入村+无人机入户”的无缝配送网络,既满足了山区老人的日常需求,也开创了“乡村+低空”的崭新商业图景。
从完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到打通电商进村的“最后一公里”;从设立公益基金支持教育医疗,到培训新农人、打造特色品牌——桐庐快递人的反哺,已从个人情怀的朴素表达,升华为一种自觉的时代使命。这份情,关注的不再是一时一地的热闹,而是家乡父老的长远福祉,以及整片土地的生生不息。
情系故土,通达未来。桐庐的山水间,路通桥通,更见心通情通。
从歌舞中学的青葱岁月,到民营快递的“半壁江山”;从山间的泥泞小路,到通达全球的物流网络;从年轻人外流的山村,到产业兴旺的和美乡村——时光流转,万象更新,唯有一份跨越万水千山的乡情,始终如一,历久弥新。而这,正是桐庐真正的“快递密码”,也是“中国民营快递之乡”面向未来最深沉、最动人的力量。
(记者 汪晓池)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