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拱墅康桥架起“健康之桥”
“这份荣誉,是对我们基层群众体育工作的最高褒奖与莫大鼓舞!”11月12日,刚从广州载誉返杭的康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施韬难掩激动。此前,在广州召开的2021至2024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表彰大会上,康桥街道凭借特色鲜明的“体卫融合”实践与全龄友好的健身生态,成功跻身国家级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行列。施韬表示,扎根基层一线,街道不仅要为老百姓打造便捷实用的体育设施、宜居宜动的运动环境,更要用心引导群众参与运动、爱上运动、享受运动,让科学健身习惯蔚然成风,让“体卫融合”理念真正深入人心。
正午时分,康桥居民沈宇璟准时走进康桥街道“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刷脸扫码后,她登上跑步机,循着医生与教练联合定制的“运动处方”——每日卡路里消耗目标、有氧时长规划等,有条不紊地开启训练。“有了专属‘运动处方’,每一步都跑得明明白白、心里有数。”沈宇璟笑着说。
这家运动健康中心绝非普通健身房,而是国家体育总局“体卫融合”场景的省级试点,涵盖运动促肺功能改善、慢性病防控等全周期健康服务,被居民亲切誉为全民健身“4S”店。“自2024年底试运营以来,中心已累计服务群众46000人次。”中心负责人陈彬青介绍。
律动沙发上做被动运动、跑步机上慢跑、智能等速器械增强肌力……4位老人正在“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五楼的长者运动健康之家内运动,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他们的卡路里、心率、有氧指数等运动数据。“以前在老家河南,健身房很少接待老人,现在我天天来这儿报到!”70岁的居民张冬梅感慨道。4个月前体测时,她闭眼单脚站立仅2秒,肺活量偏弱,如今不仅能站稳9秒,肺活量更提升至1900毫升。
根据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要求,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需达2.6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需提升至38.5%。而康桥街道早已超额达标,包括“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在内,已建成119处体育场地设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5.37平方米。这些健身空间不少源于城市“金角银边”的盘活——运河畔昌运桥下的闲置空间,如今变身2600平方米的昌运篮球公园,5个标准篮球场让篮球爱好者有了专属天地。从儿童到老人,各类人群都能在康桥找到适配健身场所,全龄友好的“15分钟品质健身生活圈”已然成型。
“我们的‘康桥’,因桥而名,更因‘健康之桥’而兴。”康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连接运动健康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连廊,被居民亲切称为“健康之桥”——一端连着体育活力,一端连着医疗保障,让“运动促进健康”理念深植人心,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未来,我们还将拓展健康生活空间,把健康食材、智能健康仪器等送到群众身边,在运河沿线打造更多运动节点,让‘健康之桥’越架越宽,让运动促健康从‘一处风景’变为‘全域全景’。”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