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言论
2025年11月12日

关于县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思考(下)

阅读量:114 本文字数:4756

钟一平

四、目标设定

总体上经过三年的努力,围绕“做大做强”,提升规模、质量、品牌、效益,破解低、小、散现状,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一)扩大集群规模。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双招双引战略,通过龙头企业培育和大项目带动,积极培育产业集群中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先企业,推动企业“三上”:企业上规、企业上云、企业上市,实现集群能级跃升。至2025年全县针织、制笔两大传统产业总产值突破双百亿,其中规上企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

(二)提升企业质效。集群产业升级主要包括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4个方面。当务之急就是提升产业链和价值链,一是将集群的主导产业从劳动密集型逐步升级为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二是对产业内部的产业链进行重新整合改造,如从单一制造为主转向研发设计与制造。大力培育以研发、设计、营销和品牌经营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在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中,通过技改提高装备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企业亩均税收、参与标准制订,培育区域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

(三)增强创新能力。加强集群全面创新的投入和创意管理,培育科技型企业,推动传统制造业高新化,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集群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扩散,解决制约集群发展的瓶颈问题。充分发挥针织、制笔产业创新服务公共平台的作用,持续导入配套创新资源,带动成果尽快落地转化。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四)推进数字化改造。加强培育针织、制笔行业工业互联网数字化管理平台,强化平台赋能,推进设计、制造、品控、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的充分应用,从产品市场导向转变为用户需求导向,探索产品定制化、设计模块化、生产柔性化、交易线上化、服务智能化的个性化定制化新模式。鼓励集群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协同制造平台,打造样板工厂和智能制造单元,向集群企业输出数字化转型服务和生产订单。

(五)加快产业集聚。合理规划布局产业集聚新空间,整合规范分散的产业布局,彻底改变“前店后厂”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模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水平,高标准建设小微企业园和标准厂房,完善园区内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大力推进高耗低效企业整治,腾笼换鸟,腾出发展新空间。不断丰满小微企业园入驻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提高亩均效益,逐步破解“低、小、散”的困局。

五、发展路径

县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破解块状经济“低、小、散”发展质量不高的难题,关键在于加快传统产业集群的提升、培育和发展,“六化”联动,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塑、产业共兴。

(一)推动传统产业时尚化。时尚产业是具有高创意、高市场掌控能力、高附加值特征,引领消费流行趋势的新型产业业态。早在2015年,省政府就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时尚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构建具有时尚特色的时尚产业链,着力提升时尚产业创新设计能力、营销渠道掌控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我县传统针织、制笔产业要去“功能化”,推动“时尚化”,逐步形成以设计、营销为核心、以智能制造为基础,以自主品牌为标志的时尚产业体系。要以建设“中国时尚针织之都”、“中国妙笔小镇”为目标,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的时尚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横村“中国围巾城”、分水“国际笔业博览中心”的作用,不定期开展设计大赛、新产品发布,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提升产品附加值。如分水笔业利用施肩吾状元文化,推动“状元笔”的制造和笔产业的升级换代,加快形成时尚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使时尚产业规模显著提高、创新设计能力显著提升,形成以横村针织、分水制笔为核心的,具有较强创新设计能力的区域特色时尚产业基地。

(二)推动传统产品品牌化。品牌日益成为市场竞争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引领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着力构筑集群质量调控体系,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化标准的制定和组织活动;以产业集群为纽带,发挥行业协会作用,鼓舞企业制定行业标准和地方产品标准体系;以区域龙头企业为主体创建自主品牌,支持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的研发,强化营销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同时,要加大行业细分领域品牌打造的培育力度。积极探索以地方政府为主体打造区域品牌的新途径,利用中国制笔之乡、中国针织名镇等金字招牌,提升产品美誉度,让“横村针织”、“分水制笔”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金名片。

(三)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一方面要持续培育针织、制笔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平台赋能,推进工厂物联网项目建设,推动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培育组织型制造新模式,通过数字驱动实现个性化定制,引领“企业上云”。如横村可利用引进的“织为云”平台,帮助企业建立数据资源库,减少企业打样成本,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效率及订单处理速度。另一方面强化双招双引,引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进两化融合,推动产业新发展。如分水笔业要加快推进新引进的鼎申上海球珠项目、温州金锐笔尖项目和星仰文具高端笔尖项目的建设。推动“世界人均一支笔”向“世界人均一支妙笔”的目标迈进。

(四)推动产业平台专业化。要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化发展,改变过去工业园区“摊大饼”式和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一是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通过“工业上楼”、企业入园,高标准建设专业化的小微园和标准厂房,实施产业集约化发展;二是完善产业链,建立产业上下游紧密关联的配套产业园。如横村针织围绕产业集群规划建设小微园、产业园、智创园和围巾城等“一城三园”产业平台;分水制笔规划建设模具、拉丝、喷涂、电镀、印刷、产业园和笔业博览城等“一城七园”产业平台,推动企业研发、设计、制造、营销一龙头专业化协作平台;三是推动高耗低效型企业整治,与提高入园企业标准协同进行,坚持亩均论英雄,防止“换汤不换药”。

(五)推动传统产业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有国际化的视野,坚持市场国际化、品牌国际化、标准国际化、消费国际化,迎合国际潮流和国际标准顺势而为抢占国际市场。同时,要改变传统外需依赖型的单一市场模式,融入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来,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展国内市场,从国内市场的消费需求出发,创新设计理念,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内需品牌,培育具有一定竞争力的行业知名企业。

(六)推动营销模式多元化。积极鼓励企业抱团出国,参加国内外展会,充分利用“中国围巾城”“国际笔业博览中心”等平台,强化本土产品的展销力度;借助一带一路,培育跨境电商、抖音直播、电子商务新模式,主动对接亚马逊、阿里巴巴、拼多多、抖音直播、笔海弄潮等知名营销平台,在供应链选品、品牌推广等方面深度合作,开拓市场,做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

六、对策研究

(一)优化发展环境。针织、制笔两大产业集群是桐庐特有的块状经济,首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对当前推动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紧迫性的责任感。在我县工业经济结构中,传统产业仍然是半壁江山,其形成和发展有一定的历史由来,是典型的百姓经济、富民经济,不能搞一刀切,要加强组织协调,聚焦目标问题,落实责任清单,推动转型升级。打造“审批更少、机制更活、服务更优”的营商环境,为传统制造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要规划引领。产业集群是产业链、价值链上企业的空间集聚,这种集聚现象必须要有适宜企业生存发展的空间环境,政府可以通过规划,空间驱动,创造、提供、吸引企业在一定空间地域内聚集,做好用地空间整合文章,促进传统产业集聚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三是优化政策。面对传统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制订和调整优化发展的支持政策。建立综合效益、科技创新、市场拓展、数字转型和品牌创建等五类领跑企业的扶持政策。加大产业集群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小精特专企业的发展。

(二)强化要素保障。按照优化产业布局的要求,加强土地、能源等要素资源保障,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对技术密度高、成长空间大、综合能耗小、符合产业导向的发展项目重点支持,促进生产要素向高效优质企业流动。切实解决产业集群发展中项目、资金、土地、能源、税收、环保等实际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传统产业振兴,最大强度保障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合理关切。

(三)提升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公共服务科创平台的作用。分水制笔业要发挥笔业创新综合体的作用,加快推进笔类检测、技术应用中心与模具精密检测技术应用中心的运营,为企业“把脉问诊”,推动制笔业产品升级、技术升级、人才培训和产学研项目转化落地。深化横村针织“小三件”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的建设,提升创新服务功能,借力“中国围巾城”,致力于打造全国针织服饰产业电商集聚地,针织产品展示推广地。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在促进行业自律、维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作用,搭建产业链协作配套对接平台,为集群企业在行业标准、产品展销、信息技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服务;重点对行业共性、关键性、前瞻性技术进行联合开发与攻关,通过研发平台的服务功能加速技术扩散和产业化进程。

(四)实施双招双引。针对当前传统产业“低、小、散”的现状,要进一步强链补链,缺什么补什么,进一步优化和拉长产业链。大力推进链主型企业的招引和培育,落地一批带动性强的头部企业,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发挥产业链基础优势,积极招引产业集群中关联度大、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力大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其产业辐射、技术示范和消费网络中心的引领作用。聚焦提升创意设计、商务会展、网络营销等服务功能,招引一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大力培育年销售超亿元、超十亿元的链主企业,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业务场景,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推动全要素、全价值链全面连接,形成更多链主企业,培育一批中小企业发展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

(五)推动企业创新。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是企业生命力所在,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理论界认为,技术创新机会是普遍存在和公开的,是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随机结果,而创新企业将比未创新企业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成功率。我们要坚持把创新变成为可预测的、可持续的商业行为。鼓励企业创新管理,研究开发产业集群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增强集群中小企业的开发、设计能力,龙头企业研发和配套协作企业研发集成。强化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推动传统制造业高新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育,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工艺,推进关键设备共性技术和核心技术的国产化进程。

(六)建设特色小镇。要加快推进分水妙笔小镇、横村针织时尚小镇的建设。以特色小镇平台和理念改造提升产业集聚区。这两个特色小镇是桐庐的特色产业平台,有利于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聚焦数字经济、时尚旅游、文化创意,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有利于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加快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市级特色小镇,要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在“妙”字上做文章,起到“妙笔生花”的作用;在“时尚”里找元素,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分水镇在历史文化名镇改造提升过程中,要有机结合“妙笔”产业,让“分水制笔”区域品牌国际化;横村镇在改造独山、阳山畈旅游景区时,要嵌入“时尚”元素,做到“工、文、旅”结合,拓展工业旅游,打响“世界围巾横村制造”的响亮品牌。特色小镇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统筹谋划、全面规划、系统深化,真正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特聘教授,桐庐县人大、政协、社科联智库专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