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洒水作业、定时喷淋……
我县多处路段扬尘治理显成效

本报讯(本报记者)日前,“大眼睛”栏目曝光了我县环城西路、S310奉化至桐庐公路窄溪至麻蓬段改建工程(原23省道)等路段的扬尘问题。近一个月过去,扬尘治理成效如何?昨日,记者前往上述路段进行回头看。
在环城西路祥和码头路段,记者看到洒水车正在路面有序作业,尽管当时过往工程车辆仍旧较多,但路面扬尘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现场安装的喷淋降尘设备也同步开启。“之前喷淋是手动控制,难免出现工作人员疏忽、个别时段未能及时开启的情况。现在我们加装了电子阀,设置为每20分钟内自动喷淋5分钟,通过定时管控使路面始终保持湿润,从源头遏制扬尘飞扬。”桐君街道麻蓬村党总支书记余林峰介绍了喷淋设备的升级情况。
走进祥和码头内部,各车辆出场前都需经过冲洗车道。“我们专门设置了两道冲水装置,第一道是水槽,车辆通过时来回碾压,能让轮胎上黏附的大块泥块脱落;随后车辆驶入冲洗区域,对车厢、轮胎上残留的黄粘土进行二次冲洗,确保车辆干干净净出场,之后再进行称重放行。”祥和码头总经理马千里表示,码头已安排专人负责监督冲洗工作,实行24小时两班制倒班,全程把控每一辆出场车辆的清洁,杜绝带泥上路情况。
随后,记者又前往S310奉化至桐庐公路窄溪至麻蓬段改建工程(原23省道)路段探访。现场可见,原本易产生扬尘的黄色路面,如今已铺设青灰色稳定层。
这些点上的治理成效,离不开系统性的监管保障。前期问题发现以来,经县大美丽办牵头,各相关单位积极行动、齐抓共管。“扬尘治理既要治标更要治本,我们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构建了线上线下同步监管模式。”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线上依托综合行政执法平台,通过路面摄像头实现全天候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即推送责任方督促整改;线下每周开展3次专项排查,对辖区内企业、工地进行全覆盖检查,发现隐患当场督促整改,形成监管闭环。
接下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交运局、桐君街道等单位将继续加大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时段的检查频次和执法力度,对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沿途抛洒、带泥上路等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查处。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