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望星空时,我们看见未来的模样
——读《强国少年的科学(太空)》有感
当指尖拂过《强国少年的科学(太空)》的封面,深蓝色的背景上缀满星光,神舟飞船的轮廓在宇宙尘埃中若隐若现,一种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瞬间攫住了我。这本太空科普书,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向导,带着我踏上了一场跨越百亿光年的“星际旅行”。
书中最让我心潮澎湃的,是中国航天人的“追天”故事。从“东方红一号”将中国声音送入太空,到“嫦娥”探月带回月壤,“祝融号”在火星留辙印,“天宫”空间站建成近地“太空家园”,每座里程碑背后都是科研者的日夜坚守。文字没有刻意渲染英雄主义,却让我真切感受到,中国航天的突破绝非偶然,而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精神的必然。
书中对太空知识的探索,更让我领略到了宇宙的浩瀚与科学的魅力。它用生动的比喻讲解“宇航员太空漂浮”并非太空无重力,而是航天器与宇航员一同“自由落体”,像过山车失重瞬间被延长;用漫画展示空间站水循环,让我知道航天员呼出的水蒸气、洗漱废水经净化可再饮用,甚至比地面纯净水洁净。这些知识不再是课本中的抽象概念,而是与太空探索紧密相连的“生存智慧”。我还了解到,太空微小陨石可能致命,工程师为空间站设置层层防护;失重环境会让宇航员骨骼流失钙质,每天需高强度锻炼才能适应地球重力。这些细节让我明白,探索太空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与扎实技术。
最触动我的是“强国少年与太空”章节。它以真实案例展示少年也能为探索太空出力:北京中学生团队课余设计“太空植物生长方案”,经评审被带上空间站;一群航天迷少年编程制作的“火星基地模拟游戏”,为未来探测提供创意。这些让我顿悟:“强国”不是成年人专属,少年亦可凭一己之力参与国家科技发展。不必等长大,现在就能行动——上好每一节科学课,坚持读科普书,抬头仰望时多问“为什么”,保持好奇心,为未来埋下科学种子。
合上书,再望窗外星空,我知道遥远星球正等待人类足迹。我们这代少年,终将接过前辈接力棒,用知识武装头脑,用勇气照亮前路。因为我们懂得,仰望星空时,看见的不只是宇宙浩瀚,更是未来的模样:一个由中国少年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的,属于中国的航天新时代。
学圣小学六(6)班 潘睿馨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