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要闻
2025年10月27日

秋蚊凶猛别放松 这份科学防蚊指南请收好

阅读量:102 本文字数:663

本报讯(记者 代瑞钰)秋日凉风送爽,不少市民以为终于能摆脱蚊虫的困扰,殊不知“秋蚊子”正进入活跃高峰期,这些蚊虫不仅扰人,更可能传播疾病,做好秋季防蚊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很多人觉得天凉了蚊虫就会减少,这其实是一个常见误区。”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工作人员彭元红解释道,蚊虫的适宜活动温度在20-30℃,秋季的气候条件恰好满足这一需求,同时蚊虫为了储备足够能量抵御寒冬,叮咬频率会明显增加。另外,随着气温下降,市民的防范意识逐渐松懈,减少了蚊帐、蚊香等防护用品的使用,被叮咬的可能性也大幅上升。

如何应对这波“秋蚊攻势”?彭元红给出了“防叮咬+整环境”的双重应对策略。外出时建议穿长袖长裤,尽量减少皮肤暴露,还可在脖颈、手腕等裸露部位涂抹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家中则应继续使用纱窗、纱门,做好物理防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日出后和日落前是蚊虫活动的高峰时段,请尽量避免长时间在树荫、草丛、水源附近逗留。

清除蚊虫孳生地是从源头上控制蚊虫的关键。市民应及时清理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等区域的闲置容器,将易积水物品进行倒置或妥善存放,避免积水形成。对于家养水生植物,应至少每周换水一次,并在换水时同步清洗植物根部和容器内壁。此外,还需保持家中及周边排水沟渠畅通,储水容器务必加盖密封,彻底清除蚊虫可能孳生的环境。

随着季节更替,除了蚊虫叮扰,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也将进入高发阶段。县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广大市民,应注意防范流感、诺如病毒等传染病,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的良好卫生习惯。在人群密集场所应规范佩戴口罩,注重饮食卫生,不食用生冷食物,持续做好个人健康防护。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