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占全县比重86.5%
桐庐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激活发展新动能
日前,继新石器无人车第10000台车辆正式下线后,一场引领桐庐水上交通革命的无人驾驶智能船型机器人正式发布,桐庐经济开发区在加速打造智能无人装备产业上迈入新阶段。
新领域涌起新动能。桐庐经济开发区围绕“守底线、冲高线、打硬仗”主基调,推动“双百”攻坚走深走实,以逐浪之势扛起全县经济大梁。前三季度,工业总产值411.44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县比重高达86.5%。
追“高”
智能无人装备产业激荡新浪潮
智能无人装备产业已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开发区聚焦“人工智能+”,依托“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优势,叠加省智能物联产业集群协同区、市无人驾驶未来产业先导区、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等政策红利,加速产业布局与场景应用。
当前,奥立安、新石器、通通达、既未科技、点甜、翰凯斯、灵翼科技等一批具备核心技术优势与行业引领能力的头部企业已扎根开发区,涵盖无人车配送、无人接驳车、农业无人装备、工业级无人机、无人水上智驾等产业方向,实现了智能无人装备的“水陆空”场景全覆盖。
开发区以核心部件本地化生产为抓手,持续完善产业链垂直布局。海康微影智能传感、晨辰宸无线通讯射频模组、安高特电固态电池等关键项目,既是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标杆,更是智能无人装备产业的重要配套支撑,正逐步构建起“核心部件—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集群规模与质量双提升。
得益于桐庐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的坚实基础,完善的产业链垂直布局正不断反哺并加速产业集群的精益化发展。这种协同共进的成效,在最新数据中得到直观体现:前三季度,视觉智能产业总产值149.37亿元,同比增长19.5%;新能源产业总产值63.44亿元,同比增长35%。
向“智”
科技创新跑出发展加速度
步入浙江英孚莱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一台台精密仪器正有序运转。这些高性能芯片经过严格质量检测后,将被应用于光电搜索跟踪、安防监控、医疗检测等领域,通过捕捉物体的红外辐射信号,即使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帮助设备精准“感知”周围环境,实现清晰成像。
英孚莱德生产研发部部长段建春表示,从芯片到探测器的所有核心部件均为自主研发,目前,第二代探测器通过材料与工艺创新,性能已显著提升。他透露,因工艺复杂、研发周期漫长,产能长期受限。如今,公司投入数千万元、历时两年建成的现代化产线,已能实现年产500套的稳定产能。
在开发区这片科技创新的“热带雨林”中,一批智能制造“新物种”破土而出。迈睿机器人“明星产品”——潜伏系列机器人,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和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自主规划路径,在仓储物流中大幅提升搬运效率;棱镜光电研发的AID全息空中智能显示系统,仅凭语音或手势即可实现“空中触控”,让车载交互如同科幻场景般酷炫……
企业间“千帆竞发”式的技术竞逐,正持续催生着突破与应用的新机遇。这种“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直接将创新活力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投入:前三季度,开发区企业研发投入15.42亿元,同比增长6.7%,占营收比重达4.6%,彰显了研发作为驱动发展“第一动力”的强劲势能。
外“引”
精准招商打造发展强引擎
如今开发区的招商工作,更具系统思维和前瞻眼光,从追求单一项目数量,转向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进行精准招引、促进产业集群内生的协同发展,致力于构建一个能够自我强化、持续进化的产业生态系统。
已入驻开发区电子器械产业园的淮瓷科技是一家国产电子陶瓷封装领域的头部企业,随着富智联毫米波雷达移相器、微波器件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的落地,双方将共同攻克无人装备外壳材料的耐磨、耐高温等技术难题;即将投入生产的泛达思高效永磁同步电机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将为无人车提供驱动电机,而本地磁性材料则为电机生产提供核心原材料,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从前侧重‘招项目’,现在更注重‘招生态’。”桐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负责人如此概括招商理念的转变。这一转变,正是基于“141X”产业体系的日趋完善与招商模式的迭代升级。
今年1~8月,开发区打好场景招商、链式招商、要素招商、基金招商等组合拳,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其中50亿元项目1个、2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项目4个;落地亿元项目13个,含50亿元项目1个,产业发展引擎持续激活。
(记者 金黄璐敏 华睿)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