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堵了道路更“堵”了文明
共享电动车无序停放问题何时能改善?
本报讯(本报记者)近年来,共享电动车以其“扫码即走、随取随还”的特点,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然而,随着投放数量的持续增长,一些管理难题接踵而至。
近日,有市民向县融媒体中心“大眼睛”栏目组反映,县城部分道路边存在共享电动车无序停放问题,不仅影响交通安全、市容市貌,也降低了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
10月11日傍晚,记者来到白云源路靠近白云小区一侧,发现部分共享电动车未完全停放在规划好的白线内,有的甚至占用了盲道和机动车停车位。“共享电动车越来越多,本来是方便群众的好事,但乱停乱放的情况不仅影响城市美观,还妨碍行人通行和街边商铺的经营。”附近沿街商铺店主郑先生表示。
12日,记者在凤川街道桑园村附近一处路口看到,尽管有多处区域已明确划定为共享电动车停放区,但仍有车辆停放在线外区域。“我经常使用共享电动车,APP上确实标有停车区,但实际操作中,即使停在区域外也能成功还车。”市民童先生说。
连日来,记者在县城滨江路、学圣路、梅林路、求是路等多地走访,均发现不规范停车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咨询了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对方表示,目前已有青桔、小象、哈啰等多家共享电动车运营企业进驻桐庐,已投放共享电动车2000辆,预计近期投放总量将达到5000辆。车辆数目的快速增加,给管理带来了一定压力。
“我们已划定专门的共享电动车停车区,并加强日常巡查。大部分共享电动车能够有序停放,但违规现象依然存在。”该负责人表示,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已联合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约谈运营企业,推动共管共治。
目前,各运营企业已积极开展整改。其中,哈啰桐庐运维团队负责人表示,他们安排了线下工作人员进行巡查,及时规整乱停放车辆,并与同行企业探讨分区域合作管理措施,从而优化人员配置,提升调度效率。此外,企业还将提高还车点位识别精度,实行“未在指定区域还车罚款15元”的管理措施,以督促用车人员养成文明停车习惯,共同营造更加有序的城市出行环境。
城市的文明,藏在每一处细节里。让共享电动车“归位”,就是为城市文明“加分”。文明出行,除了政府部门和企业付出努力,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和自觉践行。眼下的共享电动车无序停放问题,何时能得到有效治理?“大眼睛”栏目将持续关注。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