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10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10月15日

“好地”建“好房” “筑美”能“生金”

乡村富美“四优”工程 引领共同富裕生动实践

阅读量:158 本文字数:1182

不久前,江南镇彰坞村贤茂区块迎来集中交房,42户村民挥别破旧老宅,即将入住新屋——这是彰坞村继华家塘、铜山区块空心村整治后的第三期项目。“住上了新房子,邻里都还在一块儿,很开心。”彰坞村村民章新民拿着新房钥匙激动地说。

更可喜的是,彰坞村400多幢闲置旧屋被拆除,置换出的土地资源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空间。今年6月对外开放的“三国风云漂流”项目正是利用了这一空间,预计全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超300万元,而景区员工超80%为本村村民,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在城镇化浪潮中,乡村“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加之村落布局分散,碎片化的居住形态,既增加了基础设施运维成本,也为基层社会治理、乡村共富带来了更大挑战。

近年来,我县以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牵引,结合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探索实施以优地、优居、优业、优美为内涵的乡村富美“四优”工程,促进“进城入乡”便利化、公共服务均衡化、富民增收一体化,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百江镇后河村是全县首批探索“四优”工程的村庄。在这过程中,我县以“全域规划、全局设计、全要素整治、全方位优化空间布局”为原则,率先推进“空心村”整治工作,以拆除危旧房屋、闲置房屋等方式盘活集体闲置土地,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后河村累计聚集搬迁农户26户98人,复垦宅基地14.3亩,完成土地连片整治200亩,并成功招引项目1个、发展民宿5家,还集中配套了文化礼堂、老年食堂、村卫生室、快递驿站等基础设施,实现了改善村民居住、盘活低效土地、促进集约用地、优化空间布局和激活产业发展等多重效益。

“这场居住变革带来的远不止物理空间的更新,更通过改革集成、资源整合,重构城乡发展空间,不仅保障农民‘户有所居’、提升县域整体环境面貌,更注重激活乡村经济动能,打通从美丽事业向美丽经济再到美好生活的转化渠道。”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四优”工程为契机,瑶琳镇姚村村破局而起:17户村民“化零为整”拆旧建新,同步建成4个停车场、打通2条“断头路”。这一系列举措成功撬动社会资本:村集体经营用房变为轻餐饮吧,闲置糖果厂即将蝶变成研学空间,让乡村走上了“美丽”与“共富”并举的快车道。

桐君街道梅蓉村“黄金左岸”也焕发出新光彩。梅蓉宿的袅袅炊烟、宏逸咖啡的阵阵醇香,不仅装点了村庄,更让梅蓉及周边的濮家庄、君山等村集体的腰包鼓了起来。此外,梅蓉村前江自然村17户农居即将改造,打造集诗意栖居与文旅融合于一体的综合空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今年上半年,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分别增长18.3%、17.9%;截至目前,181个行政村实现集体经济“9060”全覆盖,82个村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

目前,我县26个“四优”工程改革项目次第花开,一场充满温度的深刻变革正悄然推进。接下来,600户家庭将喜迁新居,400亩土地将重焕新生,一幅“居宜其屋、业乐其土”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桐庐大地徐徐展开。

(记者 金黄璐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