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护航”助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近日,走进位于我县的晨宸辰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生产流水线高速转动,百余名工人正加急赶制电子元器件。“此前申请的惠企资金,仅用了10个工作日就顺利到账。桐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还登门服务,帮助我们纾困解难。”企业负责人陈飞对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说道。
前不久,因企业回款周期长、前期投资大导致资金链紧张,而惠企资金迟迟未兑付,陈飞便向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表达了诉求。县纪委监委第五派驻纪检监察组及时跟进,在推动解决企业难题的同时,就发现的助企纾困政策宣传不到位、兑现不及时等共性问题,跟进督促职能部门整改落实。这也是县纪委监委深化为企服务、持续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生动缩影。
护航经济发展,企业的“堵点”“痛点”在哪里,监督就瞄准哪里。近年来,县纪委监委紧密依托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针对经营主体反映的相关问题,通过列席会议、明察暗访、跟踪监督等方式,严查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问题以及破坏营商环境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并分级分类建立问题台账,第一时间向相关镇街、职能部门等单位反馈,督促及时解决,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今年以来,中心共归集处置涉企问题172件,办结122件,处置满意率99.45%。
为打通政企沟通“最后一公里”,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工商联、桐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搭建“我们的企业家日”“亲清直通车”等政商公开交流平台,在规上企业创新设立多家营商环境质量“监测站”,聘请“清风”观察员等,畅通服务企业交流渠道。今年以来,已先后组织召开政企恳谈会2场,走访企业和商会116家,收集意见建议27条,推动解决困难问题25个。同时,紧盯涉企重点单位惠企服务、审批流程等方面问题,创新制定政策兑现议题“监督七问”,累计参与政策兑现方面的议题监督38项,涉及金额3.5亿元,解决影响营商环境问题34个。
政企齐心、同向发力,才能擦亮营商环境亲清底色。在助推“亲清共进”过程中,县纪委监委既推动全县认真落实《浙江省亲清政商交往行为指引》,细化完善政商交往正面清单、负面清单和倡导清单,进一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又联动县工商联等相关职能部门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提升营商环境与建设清廉民企贯通起来,引导党员干部、民营企业等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相向而行。
去年,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工商联发布了《清廉民企示范企业创建培育星级认定标准(试行)》,这套标准如同六把精准的尺子,从组织保障到风险防控,从诚信经营到崇廉氛围等全方位、多维度地衡量着企业的清廉程度。今年,更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更为完善的清廉民企建设体系,一张由县纪委监督推动、县委统战部与县工商联牵头指导、镇街网格化参与、部门严格审核的立体网络,在桐庐大地上悄然铺开。
“这次评定,我们企业获得了四星级,合作伙伴们看到我有这个荣誉,更加信任我们公司了。”杭州冠华王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江芬儿难掩内心的激动,“而且,800万元的贷款,在项目发展最关键的时刻,解决了我们企业的‘燃眉之急’!”这一切的改变,得益于我县创新推出的“清·情民企贷”政策。
据悉,每年年底,县纪委监委联合县工商联进行清廉民企建设赋分评价并开展星级评定。县农商银行则根据不同星级等级,授予企业相应的贷款额度。如今,随着“清·情民企贷”政策的深入实施,5700万元的专项信贷资金已注入桐庐的民营企业,为它们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截至目前,我县共有108家企业踏上了清廉民企的征途,其中23家更是被选为培育试点,杭州冠华王食品有限公司和力高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更是脱颖而出,成为市级清廉建设的佼佼者。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年底,桐庐成为全省清廉民企建设瞩目的焦点——全省清廉民企建设调度会暨现场交流观摩活动在桐庐举行。县工商联更是作为杭州市唯一代表,交流分享清廉民企建设的经验做法。
亲清、优质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优质项目成功落地桐庐,也赢得了众多新创业者的纷纷点赞。
7月11日傍晚,县纪委监委第二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何小华带领组员到新开业不久的赵钱妹重庆火锅店进行走访。一进门,就见店内人头攒动,不时飘来阵阵火锅香气。新创业店主赵钱妹系着围裙穿梭在几个桌台间,得空时谈起在桐庐的这段创业经历,她连连称赞:“从装修图纸、水电安装,再到门头招牌、贷款申请……每一步都有专人指导帮助。桐庐细致的助企服务,让我们创业者感受到了满满诚意!”
“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态度怎么样?有没有遇到过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情况?”何小华询问道。
“态度都挺好的,也没遇到这些情况。”赵钱妹说道。
随后,何小华拿出“干部服务满意度监督评价卡”,向赵钱妹讲解起了卡上的内容:“该卡设置了许可服务事项管理、办事流程,以及干部的服务水平、廉洁自律等方面内容,还要麻烦你们对提供服务的干部进行满意度测评。”玻璃窗外,城市夜色渐浓,赵钱妹没多想便在评价卡满意栏画上了大大的“勾”。
这一幕,正是县纪委监委开展“嵌入式”监督,护航亲清政商关系的生动实践。去年9月以来,县市场监管局在全国率先开展“大众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推行“事前服务保姆、事中监管走亲、事后发展赋能”,将服务贯穿“大众创业”全周期。派驻纪检监察组同步对创业者诉求响应和干部服务质量进行全方位监督,并联合县市场监管局推出“市监亲清码”,及时收集、反馈创业群体诉求。同时,对服务保障创业群体过程中存在敷衍塞责、吃拿卡要、庸懒散慢拖等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严查快处,为创业者营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已跟进监督推动解决创业领域难题124件,助推各类守信、融资贷款8.38亿元,群众满意度达98.7%。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立足监督职责职能,进一步拓宽营商环境监督渠道,加大对损害营商环境行为的查处和纠治力度,为推动桐庐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纪律保障。”县纪委监委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 何小华 刘晶莹 记者 姚思雯 整理)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