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爆款”来了
一双“玉米靴”,杭州送给世界的绿色礼物
图为“玉米靴”及其制作材料。
在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首日的展区里,一抹独特“中国绿”成为当天最火的颜色——杭州鲲鹏橡胶公司展位上,3000双以玉米芯为原料制成的生物基雨靴,被送到与会嘉宾的手上。
这双“玉米靴”乍一看和普通雨靴并无二致,手感偏软,闻起来几乎没有异味。“这简直是大自然的魔法!”在了解了其制作工艺后,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人员爱不释手地称赞着这双“玉米靴”。
一排雨靴和运动鞋旁,几根金黄的玉米直观地揭示着产品的环保起源。越南同奈省副省长阮氏黄正与该公司总经理王洲深入交流。“玉米芯用于制造橡胶,我是第一次见。”阮氏黄惊讶于这种全新的“绿色技术”。王洲在一旁解释说:“这是中国原创技术,通过生物发酵将玉米芯转化为橡胶,整个流程非常环保。”
一周前,首批3000双生物基雨靴在临安天目山脚下正式走下生产线。王洲至今还记得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当第一双成品通过质检时,整个车间的工人都在鼓掌。这不仅是一双鞋,更是一份中国给世界的绿色礼物。”
这项绿色技术的核心,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立群团队研发的“生物基衣康酸酯橡胶”。它通过创新的分子结构设计制成,可广泛应用于轮胎、鞋材等领域。玉米芯这样的农业废弃物就此被赋予新生——每生产1吨这种“绿色橡胶”,就能为地球减少1.4吨碳排放。“二十年前实验室里的一个构想,今天终于走向了世界。”该团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八千多万元的投入,数不清的失败,但我们始终相信生物基材料的未来。”
正是这种坚持吸引了王洲的目光。“见到这项技术的第一眼,我就觉得应该把它产业化。”两年来,从实验室小试到工业化量产,这对“技术+产业”的组合攻克了无数工艺难题。之所以选择雨靴作为首发产品,正是看中其用材量大、环保示范性强的特点。
王洲坚信,绿色环保是全球大势:“大会倡导‘在保护中发展’,我们的公司就在天目山脚下,能借此将家乡的绿水青山和创新技术推介给世界,深感荣幸。”
展会首日,王洲的手机里就新增了近百个联系人,来自丹麦、越南、加拿大等国的代表直接抛出合作橄榄枝。最让王洲难忘的,是一位南非专家提出的邀请:“能不能把你们的技术带到非洲,我们当地有丰富的玉米芯资源。”一位欧洲专家当场表示,他会将雨靴放在办公室,向学生展示中国的先进环保技术。
夕阳西下,展台前的国际友人依旧络绎不绝。“这些雨靴就像绿色的种子。”王洲抚摸着展品说,“它们会带着中国技术的温度,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