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0多名师生入驻
桐庐这所新学校将会催生哪些“化学反应”?
9月8日,浙江华策影视高级技工学校开学,迎来首批4000多名师生入驻新校区。作为全国首所影视艺术科技类技师学院,在当前影视行业面临深刻变革与转型的背景下,这所学校入驻开学,将为桐庐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
“新面孔”带来“新气象”
学校开设26个教学班,涵盖影视表演、摄影摄像技术、影视化妆、人工智能、计算机动画制作、电子商务等领域,形成“影视+技术+艺术”特色培养体系,并设有与行业标准同步的专业实训室等,实现“入学即入行、课堂即片场、作业即作品”。
以视听内容为核心,涵盖制作、传播、技术、设备与服务的大视听产业,已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大视听产业兼具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等特点,关联“发展与美丽”,是桐庐重点培育的新兴赛道,也是“141X”产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开学典礼翌日,中国桐庐·富春江影视科技产教示范区开园,将打造集“教育筑基、人才驱动、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四位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平台,为中国大视听产业的数智化、工业化、国际化升级探索新路。
以产业需求“校准”教学的导向下,示范区分别与视觉科技领军企业时光坐标、华策影视AIGC应用研究院签约;与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中广联制片专业委员会等八大国家级行业协会及平台,以及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全国3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达成合作,并聘请20多名影视行业从业者成为“产业导师”,共建影视行业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体系。
眼下,100多家影视企业入驻桐庐,多部微短剧和长剧项目也在此取景拍摄。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学校及示范区深化政企协同、产教融合,积极构建“产业融进校园,学校办在产业中”的全新范式,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桐庐影视文化产业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新赛道”呼唤“新力量”
车间技术工人凭过硬本领筑牢产业发展的坚实底座,影视文化领域的技能人才则以创意与审美赋予作品鲜活灵魂。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桐庐既不断强化生产一线技能人才的培育,也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影视文化技能人才队伍。
杭州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邵伟军举了一个例子:拿无人机专业来说,以往主要聚焦农业植保领域,如今可进一步拓展至影视拍摄、剪辑等技术应用,“我们可以发挥华策学校专业教学优势,结合杭州技师学院实战技能特长,通过专业能力双向赋能,实现资源共享与共赢发展。”
此前,桐庐县第八届越剧艺训班开班,由桐庐县越剧传习中心与杭州技师学院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共同培育高端艺术人才。这一“非遗传承+职业教育+产业发展”的育人模式,也是桐庐技能人才培育在文化艺术领域的生动实践。
未来,示范区将打造万人规模影视技师学院,实现日均万人影视从业者、日均万人游客汇聚。这些“新力量”涵盖专业人才、消费群体等多元主体,他们将深度融入桐庐大视听产业生态,既为产业发展注入创新动能与市场活力,更促进影视与文旅、科技、教育等领域深度融合,构建起多业态共生的产业新格局。
“新机遇”催生“新名城”
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桐庐抢抓“融杭接廊”战略机遇,推动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四方协同,创新打造新职教名城,构建与“141X”产业体系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实体化运行“通达学院”,为行业从业者精准开设个性化与共性化课程,并联合南京邮电大学、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政企,组建现代快递物流产教联盟,系统培养适应快递物流行业向科技型产业转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杭州技师学院与企业共建磁性材料、医疗器械、中通物流、数字商贸等“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冠名班”11个班次435人,开设定向、委托等技能人才培训班30余个班次,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1500余人。
“专业的学习不仅是在学校接受理论和实习教学,还要进行‘实战’,这也是学习成果在工作岗位上检验的重要一环。”2018级数控技术与运用专业学生糜杰说,他就是由杭州技师学院与杭州智见集团共建的磁性材料产业学院共同培养的。
截至今年上半年,桐庐技能人才总量已超10.2万人,占从业人员35.25%,覆盖快递物流、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等产业领域;成功引育高技能领军人才32人,1名高技能人才被认定为国家级领军人才。
今后,随着桐庐大视听产业生态日趋成熟,以及学校毕业生持续进入行业,新职教名城建设将迈上新台阶,技能人才规模在数量和结构上也会实现增长与优化,推动人才结构向文创化、复合型升级,实现制造与创造并轨。
(记者 金黄璐敏)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