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水塘到陆地 新技术赋能 好鱼养在车间里
杭企探路“智慧渔业”新赛道
鱼,几乎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清蒸、红烧、炖汤……每一种做法都承载着人们对美味与健康的追求。这份鲜味的背后,还蕴藏了一场从传统养殖到智慧渔业的科技变革。
成立于2000年的浙江商达公用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达公用”),近年来从最初的环境治理业务向智慧渔业转型,采用循环水养殖系统(RAS),不仅大幅降低了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还提升了鱼的品质。
“我们区别于传统养殖企业的最关键一点在于以水为核心。别人可能先琢磨怎么喂鱼,我们先解决怎么治水。”商达公用执行董事郑展望介绍,我国渔业养殖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最早是粗放土塘养殖,靠经验;后来做标准池塘,产量高了点但还是看天;再到网箱养鱼,问题是容易污染水;之后有了直流陆基养殖,还是费水。”他表示,基于“先把水调好,鱼自然长得好”的理念,商达公用利用RAS循环水养殖系统,将鱼的养殖场景带进了工厂车间,实现水循环利用率超95%,让鱼始终能够在恒定优质的水环境中生长。“目前,我们的RAS循环水养殖系统已经升级到了5.0版本。”
以循环水养殖技术为基础,商达公用还将人工智能与食品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提升鱼的品质。
“我们养出来的鱼有三个明显特征:美味、安全、营养。”郑展望介绍,商达公用依托数字化智能设备,打造了无人无菌车间,并利用自动化投喂、全天候水质实时监控分析等手段实现全程无抗生素养殖,确保鱼品质安全。与此同时,企业通过功能性饲料和EEM益生菌生物技术不断优化鱼品营养结构,“比如用功能性茶多酚饲料喂出来的鱼不仅好吃,营养还更均衡,适合追求健康的人。”
截至目前,商达公用已在山东、嘉兴西塘等多地建立了养殖工厂和渔仓,今年9月底,其位于千岛湖的智慧渔谷项目将正式动工。
“千岛湖的水达到国家一级水体标准,养出来的鱼比如生态鲢鳙大家都爱买,但这些年为了保护水源,湖内只能 ‘保水养殖’,产量有限,好鱼一直供不应求,尤其是能溯源的高品质鱼,经常断货。”郑展望表示,待千岛湖智慧渔谷建好时,一年能产1.8万吨鱼。更重要的是,该渔谷不占用千岛湖核心养殖区,而是采用“引水养殖”,“就是把湖水引到车间,用RAS系统净化循环,尾水再通过种养循环、稻渔共生模式消化,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
千岛湖智慧渔谷项目还被视为商达公用助力共富的一次具体实践——建成后的渔谷不仅能面向社会推广低碳养殖技术,还力争带动当地产业上下游发展,并创造就业岗位1000个。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