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融杭接廊
2025年09月10日

杭州知识产权法庭8年审结2.4万余案件,涉网案件高发

虚拟空间,防线如何守好

阅读量:215 本文字数:852

8日,在杭州知识产权法庭成立8周年之际,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发布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2017—2025年)及杭州法院服务保障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审判十大典型案例。

8年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累计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4万余件。十大典型案例从中遴选而出,涉及芯片、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诸多科技创新领域,涵盖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多个案由。

这些典型案例呈现出知识产权纠纷的一个新趋势——涉网案件高发,争议逐步转向虚拟的网络空间。

现实中,汽车的商标侵权好理解,但在虚拟的游戏场景中,商标侵权如何判断与规制?今年7月,杭州知识产权法庭就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A公司是某知名汽车品牌在中国唯一的合法品牌权利人。被告B公司未经许可,进行虚拟游戏品牌联名,授权他人在其游戏中使用带有该品牌标识的汽车虚拟模型。

审理中,法院充分考量虚拟汽车模型与汽车在功能、用途、生产部门、销售渠道、消费群体等方面存在较大关联性,并结合商标的显著性、知名度及公众的混淆可能性等因素,最终认定游戏中的虚拟汽车与汽车构成类似商品,被告的行为构成商标侵权。法院判决被告停止侵权、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100万元。该案在全国率先明确“虚拟/数字场景使用商标”构成侵权。

在当今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字知识产权已成为知识产权领域备受瞩目的关键议题。另一起典型案例涉及网络虚拟财产——NFT数字作品(指利用区块链技术确权的独一无二的数字资产)。

经漫画家马某某授权,A公司享有“我不是胖虎”系列作品独占的著作财产权及维权权利。A公司在B公司经营的平台上发现有用户铸造并发布“胖虎打疫苗”NFT数字作品,售价近900元,而该作品与马某某在微博发布的插图一致。于是,B公司被A公司告上法庭。法院判决被告删除侵权的NFT数字作品,并赔偿原告4000元。这是全国首例涉“NFT数字作品”侵权案。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近年来,杭州知识产权法庭还审结多起具有规则创设意义的全国“首例”案件,如全国“首例数据产品商业秘密保护行政诉讼案”“首例虚拟数字人案”等,为同类纠纷提供了可借鉴的“杭州方案”。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