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9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芳草地
2025年09月10日

少年“精气神”

——读《国之根脉:给孩子讲中国精神》有感

阅读量:222 本文字数:1306

翻开《国之根脉:给孩子讲中国精神》,书中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就像一盏盏灯,把我心里模糊的“中国精神”照得透亮。“中国精神”我总觉得这是个遥远的“高大上”的词语,可读完全书才恍然发现,原来“中国精神”就藏在我们的课堂里、跑道上、书桌前,是等着我们一点点去拾起、去践行的“精气神”。

“坚持”攻克难关

说到“坚持”,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会不由得想起“铁杵成针”的坚定,也会惊叹“精卫填海”的勇气。这本书里讲的少年曾国藩“趣事”,我不禁笑着和妈妈说道“原来大名鼎鼎的曾国藩是个‘笨小孩’,小时候背不出《岳阳楼记》,连小偷都替他着急。”妈妈却说“你可别小瞧曾国藩,他有制胜法宝。”

我将信将疑读完了这个故事,也被曾国藩一生奉行“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坚持”精神所触动。回想自己上学期遇到学习几何题,复杂的图形和绕人的逻辑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清。第一次单元测试我只考了77分,看着试卷上的红圈,我趴在桌上不想说话,总想放弃……可是“笨小孩”曾国藩,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着自己的读书誓言,“一句不通,不读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最终功成名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欧阳询枯坐三天临晋碑,司马光十八年心血编史书;黄公望日日作画不辍,曾国藩死磕每一部书;竺可桢记天气日记记了一辈子,雷家数代人只做一件事……这些古往今来的事例都在告诉我们,坚持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股走向成功的力量。想到这里,我浑身充满了力量,我也要坚持,数学难题不在话下。

“担当”做好小事

书中全国劳动模范、中车集团首席技能专家孙景南的“焊花”故事,让我对“担当”有了新的理解,三十年如一日,劳模孙景南在火花飞溅中,“精雕细刻”着每一条焊纹,那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细焊纹,却担负着生死攸关的大责任。

以前我总觉得“担当”是大人的事,直到有天我看见校园图书角的书东倒西歪时,我才忽然想起老师说的:“践行中国精神,不一定非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也是一种担当。”于是,我主动找老师报名,当起了“图书角小管家”。每天我都会抽出时间把图书分门别类,一本本摆放整齐,用橡皮轻轻擦掉封面上的小污渍,提醒同学们要爱护书本。慢慢地,越来越多的同学借书后会主动把书放回原位,有的还会帮我一起整理。现在,图书角总是整整齐齐的,课间来看书的同学也变多了。原来,作为小学生,我们的担当就是从管好校园图书角这些小事做起,用行动守护我们共同的小天地。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正是有无数个像孙景南这样的普通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平凡的小事,用平凡的力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汇聚成支撑起中国的最坚实的脊梁。

合上书,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古今人物故事还在我脑海里回荡,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力量,正悄悄融进我的“精气神”里。它让我明白,中国精神不是写在书上的大道理,而是藏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件小事里。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把“中国精神”装进心里,带着“坚持”的韧劲,把学习上的难关一个个攻破,更会带着“担当”的勇气,努力做好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成为勇立潮头、乘风破浪的弄潮儿。

学圣小学六(1)班 陈歆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