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综合
2025年08月13日

桐庐块状经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概述(下)

阅读量:1406 本文字数:5656

钟一平

三、发展。进入21世纪初,除罗山皮鞋逐渐萎缩,富春江水电设备制造、新合锁业等块状经济尚未形成,其它块状经济都初具规模,并逐渐向现代产业集群方向发展,特别是横村针织、分水制笔产业呈现爆发性增长。

1.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县委、县政府根据不同时期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行业精准制订扶持政策,从2007年至2012年,6年时间共安排财政扶持资金达22730万元。早在2001年县政府就出台了《关于鼓励我县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整顿和规范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关于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加快桐庐县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对年销售3000万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收专项扶持。2022年又出台了新七条政策,支持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了我县以硬管内窥镜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至2022年全县医疗器械块状经济有生产企业56家,维修企业6家,加工企业2家,一体化维修平台企业1家,销售公司2300多家,销售市场遍及全国县级以上医院。对针织和制笔产业,则出台了更多的政策扶持。从2004年起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推进针织和制笔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针织和制笔产业扶持力度积极促进产业升级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快推进针织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制笔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传统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我县针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特色块状经济提升五年计划的通知》《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印发针织行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制笔行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从而使横村针织、分水制笔两大产业集群不仅度过了全球金融危机及后危机时代,而且得到了较快的增长。至2017年横村针织生产及配套企业发展到2395家,形成了以绢丝针织系列产品和针织小三件为主,毛衫、染整、织造等生产门类齐全的针织块状特色经济。分水制笔生产及配套企业发展到809家,形成笔杆、笔芯、弹簧、电镀、装配、包装等产业链完备的生产体系,成为县域最具特色的块状经济。

2.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在乡镇工业的快速发展及推动下,全县区域块状经济迅速发展。早在1995年2月县委、县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建立经济小区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以乡镇为基础,加快小区建设。1996年县政府下发120号文件,批复同意横村徐家畈建设经济小区,开辟了乡镇建工业园区之先河。之后,县委、县政府又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步伐,先后批复同意建立了旧县皮件、钟山石材、深澳玩具、百江皮鞋等13个乡镇工业园区,并重点打造横村方埠针织功能区、分水制笔功能区、富春江机械制造功能区等5个特色工业功能区。根据产业提升发展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工业园区改造提升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加快腾笼换鸟、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园区建设和产业升级。

县域块状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转型升级,大致经历了4种经济模式。

1.会展经济。改革开放初期至上世纪90年代,以横村针织服装产业发展为代表,从工贸合营、省外贸定点加工到广交会设摊承接订单,发展外向型经济,主要产品生产为三来一补、来料加工、贴牌制造。横村针织产品漂洋过海,远销欧、美等数十个国家,1987年横村工业总产值在全省率先突破亿元大关,企业创汇突破一千万美元,出口创汇居杭州市乡镇企业之首,被授予省外贸出口创汇重点乡镇,上世纪80年代桐庐就成为全省外贸大县。

2.市场的经济。上世纪80年代至2012年,以分水制笔产业块状经济发展为代表。1982年义乌商贩到分水儒桥买去20多万支塑料空笔杆,装运到义乌市场进行销售,1984年分水东关村企业家到义乌市场为圆珠笔销售寻找代理商,从此分水制笔在义乌市场打开大门。到上世纪90年代末,分水制笔在义乌市场同类商品中占80%。以分水制笔业为代表的桐庐企业家,到义乌小商品市场购、租商铺设摊接单,改变了广交会一年一次(后改为2次)的时间模式,成为一年四季全天候接单,享受市场带来的便利化,发展成为全天候的外向型经济。

3.互联网经济。从2012年开始,县政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改变商业模式,拥抱互联网时代。从分水制笔业开始推动,成立一马平川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在横村成立横春电商有限公司公共电商平台,在县城迎春商务区成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在县域成立县电子商务协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块状经济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向现代产业集群发展。

4.数字经济。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以智能化与信息化为核心,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培育针织、制笔等行业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平台,强化平台赋能,推进设计、制造、品控、物流、营销、服务等全产业链数字化。早在2014年县委、县政府就印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美丽经济”的决定》《加快信息经济智慧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要切实加快针织、箱包、制笔、皮革制品等传统产业信息化、智能化改造。2016年县政府又印发了《桐庐县“十三五”智慧信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智慧产业发展,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并将制笔、针织服装、箱包、皮革等产业纳入时尚产业,鼓励企业利用大数据把握个性化消费潮流。

分析县域块状经济结构,主要呈现4大特点。

1.块状经济外向度高。分析县域主要块状经济如分水制笔、横村针织、旧县皮件、深澳玩具、箱包等大多以出口为导向,产品外销欧美等市场。医疗器械、水电设备制造这些年由于市场变化,也加大了出口的力度。以2012年为例,全县外贸出口交易值182亿元,其中块状经济出口要占30%以上。

2.传统产业占比高。在块状经济中,针织服装、制笔、箱包、皮件、玩具、石材、制锁等都属于传统产业的范畴,虽然这些年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水电设备制造、医疗器械和正在逐步形成的磁性材料块状经济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传统产业和产品仍然占有较大的比例。

3.小微企业占比高。在众多的块状经济中,规上企业占比少,如分水制笔业,现有785家制笔及配套企业,规上企业占有18家,占2.3%;横村针织产业2127家针织生产及配套企业,规上企业只有27家,只占1.3%;富春江水电设备制造产业,近70家企业中,规上企业只有10家;医疗器械产业生产、加工及维修企业64家,规上企业只有16家。现有四大块状经济中规上企业共计105家,占全县规上企业396家的26.5%,产值只占全县规上企业产值584.7亿元的10.64%。

4.民营企业占比高。在现有的针织、制笔、水电设备制造、医疗器械和正在逐步形成的视觉智能制造、磁性材料块状经济中,只有东芝水电是外资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和海康威视是央企,可以说民营企业独占鳌头、独树一帜。

县域块状经济经过50多年的形成与发展,获得了许多荣誉及称号,许多还是国字号称号。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现有的四大块状经济中,相继荣获中国出口毛衫制造基地、中国针织小三件基地、中国笔类出口基地、中国圆珠笔制造基地、中国水力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和中国医用内镜产业基地等6大国字号基地以及中国制笔之乡、中国针织名镇和中国围巾之乡等3大国字号乡镇。产生了更多的“第一”。1987年横村镇杭桐联营毛纺织厂在全国乡镇企业500强排位中排名第76位,同年横村镇在全省率先突破工业总产值超亿元大关;2007年2月“天松牌”医用内窥镜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实现了桐庐历史上国字号品牌零的突破;2008年8月8日浙江富春江水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诞生了县域首家国内上市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水电机组制造商;2009年12月分水镇荣获中国笔类出口基地称号,成为杭州市首个国家级商品出口基地;2020年6月29日,康基医疗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县域和行业第一家港股上市公司。

四、兴衰。县域的块状经济从上世纪60年代末期开始萌芽,跨越世纪,经过50多年的形成和发展,随着时代变革、环境保护、消费观念、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如今有的块状经济已销声匿迹,不复存在;有的块状经济,只存少数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独自行走;有的块状经济,在宏观经济的大背景下,面临困局,步履艰难;有的块状经济,则插上数字经济的翅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迈上了产业发展的快车道;更有的产业,随着经济新业态的形成,正在爆发性增长,快速形成新的块状经济。

最先退出块状经济历史舞台的,当属罗山皮鞋。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罗山皮鞋,90年代发展高峰时,仅松村一个村有皮鞋企业25家,因皮鞋质量优良、款式新颖,风行上海、杭州、南京等市场,尤以“老刀”牌、“红雷”牌最为亮眼,在杭州市场罗山皮鞋占有率占60%以上。1996年后,因管理模式落后,企业间无序竞争,罗山皮鞋渐趋衰落,产品退出市场。2001年百江镇党委、政府提出重塑鞋乡新形象,鼓励皮鞋企业二次创业,2005年发展制鞋企业9家,生产皮鞋160万双,后因市场、品牌等因素,终难成气候。目前在百江注册的仅存奥美鞋业,全县鞋业规模企业仅存2家。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的深澳箱包,逐步形成规模,并向周边乡镇扩散,1992年深澳环溪皮件厂,改做出口旅行箱、航空箱,为县域首家旅行箱生产企业。到2003年全县已有箱包企业214家,销售收入达10.63亿元;2005年全县箱包规上企业达25家,规上销售10.88亿元。后也因市场的变化、品牌等因素,箱包业逐渐萎缩。目前,箱包规模龙头企业也只存力高控股集团名下的杭州立山皮件有限公司。力高控股于2011年以3500万欧元收购了比利时老牌箱包品牌“海格林”,成为自主品牌。同时,公司向外扩张,到安徽广德、云南设立制造工厂,2018年又走出国门,在柬埔寨创办制造工厂,成为行业的翘楚。

声名远扬的旧县皮件起步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旧县服装厂生产的羊皮猎装皮夹克,开创了桐庐皮件服装生产的先河。成立于1985年的桐庐裘毛皮件厂,注册的“豹王”牌商标,在1993年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为县内首个省级著名商标。1987年以旧县为代表的皮件服装产业方兴未艾,桐庐成为全省皮件服装生产大县。进入90年代,因国内市场变化,通过引进外资,产品转向出口。2005年旧县有皮件企业92家,生产皮服远销欧美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后因俄罗斯金融风暴卢布贬值,全球气候变暖、动物保护及消费观念的变化,市场萎缩,目前全县皮服规上企业仅存立弘皮革和兰典皮革2家。

从此,昔日响当当的“三皮”:皮鞋、皮件、皮箱(箱包),作为县域块状经济封存在历史的尘埃里。

起源最早的深澳玩具,从生产手工编织工艺玩具,到生产长毛绒玩具,至2000年已形成长毛绒、针编、工艺鞋三大系列近万种品种,产品远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全县玩具企业发展到101家,2004年起因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玩具小企业和个体联户逐渐退出市场。目前规模企业仅存永乐工艺品公司,主营宠物玩具。昔日的块状经济只能在深澳老街两边的商铺中,在老太太一针一线手工缝制的儿童玩具里寻觅它的踪迹,它作为非遗技艺传承在巷子里。

受环境保护和山区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起步最晚、消失最快的当属新合制锁业。从2000年招商导入制锁业到形成块状经济到消失,在革命老区工业史上仅存十余年时间,目前只存神龙锁厂等少许企业。而作为唯一资源依赖型的块状经济钟山石材,则几经“磨难”,2004年开展企业污染整治,对50余家企业进行改造、确证;2012年企业综合整治,关停全县石材企业124家,改造提升企业150余家;2022年起又全面关停石材企业,仅存20余家企业搬入石材小微园,又一块状经济湮没在时代的洪流中。当然,在桐庐历史上存在过的块状经济不只这些,还有窄溪的镍铁加工、富春江拉丝机制造、瑶琳电线电缆等,有的作为一个产业,还存在一些骨干企业。

当下,县域四大块状经济的分水制笔、横村针织、富春江水电设备制造和医疗器械,作为当地主导产业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分水制笔业,现有785家制笔及配套企业,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生产圆珠笔、中性笔两大系列4000多个品种,生产的圆珠笔产品占到全国的40%,销售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是当地百姓致富的重要块状经济。横村针织业,现有682家生产企业和1400多家个体配套企业,规上企业销售产值占全镇规上销售产值的近30%,全行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62.3%。这些块状虽然自2018年以来遭遇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疫情的影响,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困局,但是都在着力建设如妙笔小镇、时尚针织小镇,通过数字赋能、市场转型,鼓励创新,建设小微园、完善产业链,引育链主企业来推动传统产业特色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富春江水电设备制造业,在高起点上形成与发展块状经济,通过机制创新,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铸造、大型钢板压型、结构件、金工、电气、组装等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共有整机和配套生产企业近70家,其中整机生产企业5家,规上水电设备制造产值,占富春江镇规上工业产值的39.1%。参与了三峡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许多部件都烙上了“富春江制造”。目前已在红旗畈建设三期专业功能区,集群发展水电设备制造业,并由单一的水电设备制造逐步向抽水蓄能、风电、洋流发电、核电等多领域设备制造业发展。医疗器械行业近3000名销售人员奔跑在全国县级以上人民医院,产品也从单一的硬管内窥镜向多功能套管穿利器(一次性耗材)和医疗一体化诊断台方向发展,由单个产品向术式成套产品开发和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目标转变,逐步建设成为中国微创外科器械小镇和“东方图特林根”。

蓦然回首,桐庐的块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地形成、发展与壮大,历经五十多载,虽然有的已经消失,有的还面临着困局,但新的块状经济又正在形成。磁性材料从本世纪初首家企业落户桐庐,至今已集聚了30余家企业,其中规上企业15家,国家高新企业12家,近十年来连续保持30%以上的增幅,呈现爆发性增长的态势。“万物皆有磁”,产品已涉及国防工业、轨道交通、新能源、5G通讯、智能装备等领域。2022年实现规上销售产值47.8亿元,其中象限科技达21.8亿元,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磁性材料产业园,奋力打造百亿级磁性材料产业集群。以海康威视为龙头的视觉智能产业,自从海康威视落户桐庐,目前已有2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聚集开发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值有望突破双百亿,一个新的块状经济即将形成。感叹时代弄潮儿的勤奋、智慧和伟大创举,又感叹于桐庐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了这些颇具特色的块状经济。

(注:本文为县政协编纂的《桐庐块状经济口述史》所作,数据截至2022年底)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管中心兼职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特聘教授,桐庐县人大、政协、社科联智库专家。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