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四版:融杭接廊
2025年08月08日

主题采访团走访余杭区径山村

茶产业背后的理念之变

阅读量:490 本文字数:996

生态理念的觉醒对一地产业发展影响有多大?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团来到杭州市余杭区径山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下午,采访团抵达目的地,一幅乡村画卷映入眼帘:古朴的石板路蜿蜒伸展,两侧保留着传统围墙院落的农舍掩映在竹林中,白墙黛瓦与自然山水相得益彰。

走向游客服务中心的路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俞荣华向记者介绍,径山村以茶闻名,森林覆盖率高达96%,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去年,当地茶园面积达3000余亩,总产值超5000万元。

放眼全国,有山有水的村子挺多,凭啥径山村的茶产业就能做大做强?

“绿色低碳的生态理念是重要原因。”在俞荣华看来,茶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好的生态环境,而“绿色环保的理念意识更强了,生态措施才能做到位”。

落实到行动,一些“不起眼”的小场景也证实俞荣华的说法。比如每户门前标配的黑、绿两色垃圾桶,村民说垃圾分类早已是日常习惯;石道两侧加装光伏板的路灯随处可见,除了每年节省140度电,还可实现远程控制,使用更加高效。不远处,游客常“打卡”的绿道,也是由亚克力夜光石铺设,白昼吸光、夜间自亮,没有额外能耗。

理念之变,来之不易。二十多年前,径山村靠开山卖石维生,粉尘蔽日,噪声刺耳,村民张建国回忆,那时村里的稻田中“很少见到麻雀”。2000年,当地下定决心关停所有石矿,同时启动全域封山育林,转变由此开始。

如今,这个村落最新的生态“招牌”是“零碳村”,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首批试点名单,径山村与全国28个村镇一同入选,昔日“卖石头”的穷山村正式踏上“零碳”赛道。

当绿色低碳的理念转化为实践,市场的信任就会水到渠成。俞荣华算了一笔账:如今村里茶园流转费涨到每亩3500元,成品茶单价也突破千元,村集体资产由此上了一个大台阶。今年元旦,他挑着茶担出现在西湖边,现场表演点茶技艺,“仅半天就送出1000多杯径山福佑茶”。

做大“茶”文章,不能只有茶。近几年,除了开发出径山红茶、福佑茶等系列产品外,径山村结合茶科技开发出近百种衍生产品。在游客中心的一处展台,销售人员陈月燕向记者展示茶牙膏、茶面膜、茶精油等爆品。“游客购买我们的产品,根源还是相信径山村的生态环境,相信径山茶。”她透露,单单是她所在展位,每年就能创造200万元的销售额。

“落实绿色低碳理念,不是‘成本项’,而是‘战略投资’,是我们发展茶产业的重要基因。”俞荣华信心满满地说:“时间可以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在径山走得通。”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