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8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8月01日

未来已来!您的快递正由“既未AI”配送

阅读量:516 本文字数:2237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750.8亿件,同比增长21.5%。快递业务规模再创新高的同时,作为末端配送关键环节的无人车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据业内研究测算,无人配送车每年最多可替换微卡、轻卡、货运三轮等传统商用车444万台,对应行业年市场规模2071亿元。

这一巨大蓝海吸引物流巨头和初创企业争相入局,杭州既未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既未科技”)恰时赶上了这趟“早班车”。

去年1月,既未科技投资数千万元,在桐庐经济开发区建设智能配送车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公司虽然年轻,却有着不一般的“底气”,依靠核心团队在无人驾驶领域深耕多年的技术积累,快速推出首款产品“灵小驹”P4,并率先实现端到端AI模型算法的量产落地,成为无人配送车领域备受关注的新锐力量。

实力班底的硬核破局

从名校毕业、在大厂研发过量产无人驾驶技术,这是如今无人配送车行业内,创始团队的典型画像,既未科技也不例外。

核心研发团队均来自清华、中科大等顶尖学府,并在百度以及国内汽车新势力等自动驾驶领域的头部企业拥有多年量产研发经验,这类大厂也被视为无人配送车行业的“黄埔军校”。

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物流行业经验,对于既未科技而言,进入无人配送领域是一次水到渠成的选择。

“从0到1的行业探索期已经过了,期间完成了工程验证和示范应用,下一步就是从1到10的规模化扩张,虽然我们成立时间较短,但在核心技术上具备业内领先性。”既未科技CMO(首席营销官)唐文俊说。

除了技术团队“打底”,外部环境的推动也很关键。

首先是成本问题,随着传感器、芯片、激光雷达等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无人配送车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再是适用场景日益清晰,已覆盖包括快递物流、餐饮配送、商超零售等多个服务领域,在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利好和各地路权逐步放开的双重推动下,无人配送车交付量大幅增长。

据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快递物流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应用已累计超过6000台,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的用户交付了上亿件订单。

正是在这样的内外驱动下,既未科技得以快速布局,仅成立一年时间,就推出首款产品“灵小驹”,主要应用于快递末端和市内城配业务,实现配送成本降低60%以上。

“目前这款产品有P4和P6两种型号,以P6型号为例,该车型拥有6立方米的装载空间,单车的快递装载量在600至700件。”公司生产负责人表示,“产线还处于产能爬坡期,目前属于小批量试装阶段,待产能稳定后,一期项目可实现年产5000台。”

Al赋能 改写无人车“驾驶逻辑”

步入既未科技的总装车间,工人们熟练地将行驶系统、驱动电机、模块化电池等各类核心部件统一装入底盘内,基于这一自研的线控底盘,在同等长宽高体积下,可使车辆的装载空间增大25%,交付成本整体降低20%左右,这也是公司在硬件上的优势体现。

作为一家“技术范”十足的初创企业,其另一大先发优势还在于“端到端AI模型算法”的应用。

当越来越多的业内声音认为,传统的“高精地图+规则算法”无法实现大规模运营时,既未科技早已先行一步,从创立第一天就启动研发“端到端”算法,成为行业首家实现量产上车的企业。

何为“端到端”?通俗来说,就是让无人车模拟人脑反应。通过学习“传感器数据”与“人类驾驶轨迹”的海量对照,车端系统可做到输入数据后直接输出执行指令,让无人车像人一样“看了就懂、懂了就动”,例如看到红灯直接刹车,从而省去传统自动驾驶技术中的分步流程。

同时,依靠AI生成技术,无人车在行驶过程中可实时建图,并实现从原始数据采集、自动化标注、模型训练到OTA(空中下载技术)升级的数据驱动闭环流程,完成自动驾驶系统的持续优化。

“最终目的就是让车辆表现得更像‘人在驾驶’,不断提升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唐文俊接着补充道,由于无需依赖预设的高精地图,只要有导航地图的线路就能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即便在没有导航地图的局部区域,车辆的部署时间也将大幅缩短,最快可在半天内完成,显著减少运营、研发和后期维护人员的成本。”

现阶段,既未科技通过“整车租售+软件服务”的业务模式,已与“三通一达”、极兔、中国邮政等头部快递企业建立合作,累计在手的订单量已有数千台。基于领先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成熟的运营能力,公司预计未来五年内交付量将突破10万台。

路权与产业共振下的生态扩容

可以说,2024年是无人配送车行业路权开放的关键转折年,政策讨论的重点从“是否开放”转向“如何开放”,多地密集出台实施细则,推动商业化加速落地。

同年5月1日,《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杭州成为全国首个为智能网联车辆上路通行立法的省会城市。这一政策信号的释放,为素有“中国民营快递之乡”之称的桐庐带来了新发展机遇,2025年,桐庐1825平方公里全域开放被划定为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应用区域。

“对于企业而言,桐庐全域开放无人驾驶的路权,为我们车辆的测试、运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唐文俊表示。谈及为何落户桐庐的原因,他补充道,“桐庐的快递物流产业基础深厚,落户于此,能实现无人配送车在快递赛道的精准对接,为业务开展提供天然优势。”

更令人振奋的是,桐庐为加速快递物流智能化转型,推出专项支持政策,对购置本地生产的无人车、无人机等首台套产品的快递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有效刺激了市场需求。同时,还搭建了“通达智驾”平台,构建行业应用管理体系,推动无人配送标准化、规范化运营。

手握技术领先的“剧本”,扎根桐庐这片创新沃土,既未科技的蓝图正清晰铺展:持续突破无人驾驶技术的上限,保持行业竞争优势,积极开拓冷链运输、智慧警务等多元化应用场景,以桐庐为圆心,画下无人配送的更大半径。

既然未来已来,何不乘风而行?

(记者 华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