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芳草地
2025年07月10日

商家的小心思

阅读量:206 本文字数:718

我是个不折不扣的“饮料迷”。甜甜的橙汁、香香的椰子汁、紫莹莹的葡萄汁,还有带着热带风情的香蕉汁、哈密瓜汁,每一口都像把阳光和果香喝进肚子里。现在的商家可太会“搞事情”了,居然生产出番茄西柚柠檬汁、薄荷巧克力汁这些奇怪又新奇的口味,每次逛超市都让我忍不住想尝鲜。

不过,爱喝饮料的我,发现了一个超有意思的小秘密。以前的饮料净含量总是凑整的,要么250毫升,要么500毫升,大瓶装就是1升,跟排着队报数似的。可这几年,饮料们像是商量好了要“调皮”——娃哈哈的矿泉水标着596毫升,百岁山有一款是348毫升,来自菲律宾的一款菠萝汁居然是177毫升。这些歪歪扭扭的数字,就像故意给我出了道谜题:为啥不干脆写成整数呢?

直到有一天,我在网上刷到一个超有趣的视频。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爷爷在采访时提到,那款596毫升的水,本来计划是600毫升,结果生产出来少了4毫升,只好老老实实标上实际的数字。还有网友特别会玩,把百岁山348毫升倒过来念成“843”,正好是“百岁山”的谐音,简直太有才了。

后来上数学课学整数时,我兴奋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数学老师。老师眼睛一亮,直夸我会观察生活。可当我追问为啥现在饮料净含量都不用整数时,老师说了一堆“消费心理”“价格锚点”的词,听得我云里雾里。看我皱着眉头,老师笑着举了自己的例子:“我最近减肥,买东西时特别在意热量表,要是标注得清清楚楚,心里就觉得更靠谱。”

突然,我脑袋里“叮”的一下开窍了。原来330毫升听着像“300多”,487毫升感觉快到500毫升,这种“四舍五入”的错觉,会让我们觉得自己“赚到了”。就像商家偷偷给我们施了魔法,用数字把我们变成了爱买东西的小迷糊。唉,现在想想,这些商家可真是太“狡猾”啦。不知不觉间,我好像已经掉进了这个充满小心思的消费“陷阱”里。

迎春小学六(3)班 刘娅楠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