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7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7月03日

“战天斗地”的精神遇水而生

阅读量:181 本文字数:1130

滔天洪水肆虐之后,一个村庄的村民用20年时间,将千亩荒滩化作肥沃良田;另一个村庄的村民在废墟上喊出“一年自给,三年重建”的誓言……面对大自然的考验,桐庐人民选择艰苦奋斗,用双手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梅蓉村 “敢叫荒滩变绿洲”

“三百年九里梅花香雪海”勾勒出梅蓉村如画美景,然而这片诗意栖居地曾经却因土地贫瘠而长期陷于困顿。转机始于1955年的一场特大洪水,当洪水退去,村民们惊讶地发现:沉积的淤泥竟让稻禾格外茁壮。这意外的馈赠,点燃了梅蓉人改造村庄的希望。

自此,梅蓉人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艰苦奋斗。他们开渠引水,历时八年建起了万米长渠和17个抽水机埠。村民们喊着“今年挑土,明年挑谷”的响亮口号,驾着小船往返县城运肥,硬是将1306亩贫瘠沙地改造成肥沃良田。

这场改天换地的壮举,让梅蓉赢得全国瞩目:1963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访梅蓉大队》在全国放映,30国外交使节专程到访考察,《浙江日报》《解放日报》纷纷报道这个“荒滩变绿洲”的奇迹。

站在今日的梅蓉村远眺,层层稻浪掩映着民居,村里的秀美景致引来了咖啡馆、民宿、亲子乐园等业态,让这座小村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创业、工作,生活越来越红火。而那些镌刻在岁月里的奋斗故事,依然在富春江的涛声中回响。

南堡村 “泰山压顶不弯腰”

在桐庐的西北部,另一股战天斗地的精神同样遇水而生。1969年7月5日,一场罕见的特大洪灾席卷了南堡村。自分水江汹涌而来的洪水瞬间吞噬全村100公顷耕地,219名村民被夺走宝贵生命。洪水过后,全村只剩下一个灶头、半间屋架、一棵苦楝树。

幸存的村民暂住进了大礼堂。看着千亩良田化为荒滩,昔日的产粮模范村沦为废墟,有人痛哭、有人沉默。

洪水凶猛,却压不垮南堡人的脊梁。距离洪水肆虐一周后,南堡人就回到了被冲毁的田地上。顶着烈日酷暑,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从沙石中收取稻谷,翻垦板结的硬土,争分夺秒补种晚稻。山坡边搭建起了毛毡简易住房,河岸旁农田水利设施重获新生。

短短一年,崭新的南堡浴“水”重生:家家户户通上电、公共食堂炊烟袅袅,卫生站、加工厂、锯木厂相继落成……南堡人靠自己的双手实现了“粮食生产一年自给,两年有余,三年建设新南堡”的铮铮誓言。

1970年6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以“泰山压顶不弯腰”为题的长篇通讯,报道了南堡人民的英雄事迹。他们这种面对灾难毫不畏惧、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概括为“南堡精神”。

一时间,全国掀起了学习“南堡精神”的热潮,南堡人民的英雄事迹被广为传唱、响遍全国,这个英雄的战斗集体被誉为“江南大寨”。

历经五十余载岁月沉淀,“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南堡精神已在桐庐大地生根发芽,融入桐庐儿女的血脉基因。这种精神力量,始终鼓舞着桐庐人民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在新时代征程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记者 金轶润 整理)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