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5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版:县两会特别报道
2025年05月29日

两会新闻眼

创新模式 家校联动 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阅读量:367 本文字数:683

县政协委员种丽是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五年前来到位于分水镇的徐凝小学,成为桐庐第一位人才引进到乡村小学的教师。

作为一名扎根乡土的教师,种丽深知教育对乡村孩子的重要性,“乡村教育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播种希望。”

在徐凝小学,种丽每次接手新的班级,总要第一时间了解班里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贫困家庭孩子的生活、心理和学习状况,给予孩子最细心的呵护。

扎根徐凝小学的五年,种丽不仅浇灌“山花”盛开,同时也带领身边的教师成长,依托“城乡结合,名师互助”,逐步带出了一支会学习、会上课、会写作、会讲座、会研究的优秀教师团队。

一直以来,桐庐教育通过持续引入先进教学理念、推广科学管理方法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学校、薄弱校和新建校倾斜,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并在2024年被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乡村教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种丽认为,要进一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激发乡村教育活力。如开发乡土特色课程,鼓励教师结合当地农耕文化、非遗文化等资源,开发实践类校本课程,增强学习趣味性。通过开设“乡村少年宫”等课外活动,弥补艺术、体育等素质教育短板。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家校协同发力。种丽认为,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能力,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也是促进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乡村教育的振兴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通过提升家长育儿水平、加强师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等多措并举,让更多扎根乡土的老师能留得住、教得好,让每个乡村家庭都成为孩子成长的沃土。”种丽表示。

(记者 金轶润)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
// 切换登录方式star // 切换登录方式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