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珠山馒头
朱有昌
珠山馒头通常指桐庐县江南镇珠山村的酒酿馒头。因馒头具有特有的松软与韧性的手感,酒香与稍甜的口感,在坊间口碑极佳,成为桐庐的特色美食。
为追溯珠山馒头的传承发展历史,笔者于近期特意走访了当年珠山馒头师傅们的后人,倾听他们讲述珠山馒头的发展史。
桐庐南乡,较大村庄有好几个,珠山也算得上是其中之一。一直以来,珠山村从不缺能工巧匠脑袋活络的人,他们吃得了苦,动得了脑,担得了责,在谋生的道路上,往往先人一步。在珠山馒头这件事上,理当首谈的是袁振椿老前辈。袁振椿(1913-1992),小名,小丈,七岁时就到离家十里开外的窄溪街上一家商号叫“仙基里”的店铺学手艺。“仙基里”是个以食品制作为主业的大店铺,主营豆腐制品、馒头、索面等,自产自销,生意相当不错。尤其是店铺里的“佛堂馒头”,很受当地人和过往客商们的喜爱,都说这“佛堂馒头”闻着有酒香麦香,吃着有韧劲柔劲,捏着有松软适度的弹性。对于“佛堂馒头”这一名称来历,坊间有一传说。“仙基里”商号掌柜是个外来人,老家在婺州地区义乌县的佛堂街上,当年为谋求发展,带着上好的做豆腐与馒头手艺外出闯荡。经浦江翻越杨家岭这条古之通商驿道,来到了窄溪这个当年水运埠头落脚,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有了自己的商号。他虽身在异乡,但家乡情结依然浓烈,便将口碑响当当的自家馒头,取名为“佛堂馒头”,一则用来寄托思乡之情,二则用来广扬故乡名声。原本在店铺里专门做卖豆制品生意的袁振椿,看在眼里听在耳里记在心里,想跟掌柜学做馒头的念头潜滋暗长起来,只惜年纪尚小,体力不够,掌柜也答应他,让他安心,待他年长一些,一定悉数教他。到他一十三岁那年,掌柜兑现了承诺,让他正式入行专门学做馒头。人说,学习心有所向的事,其收效的效率是翻倍的。袁老前辈本就聪明好学,又加之事前若有得空闲,又碰巧掌柜在做馒头的时候,他更不会站在一边闲看,而是乐意做个帮手,乖巧得很,讨得老板和老板娘的特别喜欢,相关的手艺也趁机学了个七七八八。待他正式完全进入做馒头行当的时候,掌柜又耐心仔细的言传身教,诀窍、时机、火候,口口相授,闻、触、捏、看、切、盘、撸、扚、搓,这些个做馒头所需的手势动作,一一过关,烂熟于心手。袁老前辈深深感谢师傅师娘的贴心教诲,尽心尽力,成了商号里的主帮手,成了做馒头的好师傅,并在“仙基里”一待就待到了二十岁。之后,他回到珠山家里,便开启了自做馒头的行当。因为货真价实,深受乡邻喜欢,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村里不乏动脑动手之人,见此生意生财,就相继前往窄溪“仙基里”拜师学技,珠山吴家的吴怀正、吴锦安,珠山王家的王樟瀛、王金有,珠山华家的华五宝等人,都是从那开始,先后拜“仙基里”老板为师,学成回村开起馒头作坊。自此“珠山馒头”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响了。
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的石阜公社、窄溪公社和洋州公社,一起在位于现在的江南镇莲塘村梅山自然村这里,建造了一座养老院,把三个公社的孤寡老人集中起来照顾。为改善老人们的生活,县民政局特许梅山敬老院做馒头出售,以增加经济来源。被聘用的馒头师傅就是珠山吴家的吴怀正。吴师傅为保证珠山馒头的高质量,即便有了电动小钢磨可以磨面粉了,但他仍坚持用牛拉石磨,磨出高质量的面粉。我追问吴师傅儿子,“那你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回答道,“石磨磨出来的面粉更筋韧,用小钢磨磨面粉,因为转速快,磨片发热,烧坏麦性。”他还带我看了至今还保存着的当年那副大石磨。由此可见,用来做馒头的面粉质量要求之高。
正因为有吴师傅这样的手艺人对珠山馒头品质的坚守,珠山馒头有了响当当的名号。遇到吉庆喜事,珠山馒头更是抢手货,方圆几十里都会提前预订,馒头店里的生意应接不暇。
珠山馒头除了在制作过程中有讲究,在蒸馒头的过程中也是有门道的。话说珠山馒头当盛之时,附近小村子里也有聪明活络之人做起了酒酿馒头生意。那年农历十月十一,翙岗村过时节,珠山村的袁师傅和附近村子的许师傅,有缘在李姓朋友家相聚,和众客人边喝茶边闲聊。他们两人是同行,共同话题自然就多了些,一聊两聊,就聊到酒酿馒头上。两人分享着自家的“酒酿馒头经”,都说自家的馒头好,受人欢迎……结果到后来,各人的脸就开始有些挂不住了,因为话语中有冲突味了。李姓主人见袁、许两位朋友闹脸红,赶紧过来圆场,听出两人争执焦点集中在馒头质量上面,他便有了解开他们两人心中疙瘩的办法。因为当天两人来他家时,都带来各自做的酒酿馒头。李姓主人说,今天适逢老母寿诞,感谢两位都送来了做寿馒头,我将两位做的馒头,分别放在两个蒸笼里去蒸热,大家一起来分别品尝,馒头优劣应该能分辨出来的。因为这第二次回笼蒸热来的馒头,其韧性、弹性和外表面的光洁度都极具分辨率。众人也极力认可主人家的分析,两位师傅自是心中笃定。品鉴馒头活动有序进行,结果揭晓——珠山馒头略胜一筹。许师傅便向袁师傅讨教原由,袁师傅开口道,做人要争气,蒸馒头要蒸汽。珠山馒头之所以稍微好些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蒸馒头的灶锅使用上。珠山馒头用的是大灶大锅,锅里水多,沸腾时产生的蒸汽量自然就多,预发酵好的馒头基坯在大量蒸汽作用下,蒸熟所需的时间,自然比你们那里兼用家里烧饭用的小灶小锅省时多了,而这个用时长短关系到单位蒸汽量大小,直接影响着馒头的质量。这场在时节里的馒头趣事就流传下来了。后来只要是从事做馒头的店主,必定另择空间,专砌大灶台,安上大锅子,为做出好馒头提供良好条件。
珠山馒头的制作和发展历程,承“仙基里”商号之“佛堂馒头”技术,已近百年之多。珠山馒头的后人们,正依照着父辈爷辈的制作秘笈,将馒头职业向着馒头事业进军。你若从石珠大道经过,在珠山这段近两百米的道路两侧,就有四家馒头店,醒目的“珠山馒头”“祖传馒头”等招牌字样,肯定会映入你的眼帘。在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提及珠山馒头的第三代传人——袁成利,可以说他是珠山馒头近百年发展历程中的佼佼者之一。他是文章开头说的袁振椿老前辈的大孙子。年幼时,就接触了珠山馒头,他既承父亲袁关六的教诲,又承祖父的言传身教,深得珠山馒头制作之精妙。现在他把珠山馒头发展到了桐庐建德两地交界的大竹龙村了。馒头生意相当不错,忙的时候日销量常常超2000个,新安江白沙区块的商户有长期订购,上海客户也相当稳定。这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珠山馒头有希望!
赞珠山酒酿馒头
发酵精研滋味美,麦香四溢韵悠长。
馒头柔软弹牙妙,食客皆夸手艺强。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