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4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一版:要闻
2025年04月25日

从“无人管”到“专业管”

县住建局攻坚老旧小区治理难题

阅读量:305 本文字数:1619

“小区有了物业就是不一样,楼道灯坏了马上有人修,还有专门的保洁员定期打扫卫生、清运垃圾,整个小区的管理越来越规范,我们住得也更舒心了!”近日,家住桐君街道东门社区的郑大伯说起小区新变化时,笑得合不拢嘴。

如何聚焦群众“忧心事”,破解老旧小区治理“大难题”?县住建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与老旧小区治理紧密结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在桐君街道启动了“大管家”片区治理项目,引入绿城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城市服务分公司(以下简称:绿城善治),选取东门、康乐、迎春社区作为先行试点,开展全域一体化物管服务,探索“党建+大物管”改革模式,下好老旧小区治理“一盘棋”,切实以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标准。

打造“1+3+N”服务体系

桐君街道现有居民楼宇600余栋、楼道1500余个,其中90%以上的住宅房龄20年以上,有物业管理的房屋比例尚不足20%。

由于建设年代早,房屋漏水、墙面破损、下水管道堵塞、停车杂乱等问题成了小区的“通病”,与此相关的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

改变势在必行,关键是如何破题?

“老旧小区的物业服务如果单纯依赖政府提供,或者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都难以持续。”桐君街道党工委委员钟洁表示。为此,街道采取入驻企业与社区紧密合作的方式,通过整合相关资源,借助专业化运营,实现1+1大于2的效果。

为了让居民生活更方便、更舒心,该项目打造了一套“1+3+N”的服务体系,即1个邻里中心、3个善治驿站以及N个暖心服务场景,把周边的基础设施、公共空间、便民服务等资源整合起来,由绿城善治提供全方位的现代化物业服务。

“我们为每个社区都配备了一名大管家,平时就在小区的善治驿站办公,负责统筹大小事务,此外还配备了专职巡逻员、保洁员、维修员等,计划聘用的工作人员近100名。”绿城善治全域一体化服务负责人孟宪法说。

物业问题提速解决

孙嫣柔是东门社区物业的“大管家”,下午3点左右,她接到一个居民的报修电话,反映康乐区12幢3单元楼道的灯不亮了。她随即将信息记录在册并第一时间通知维修工。不到10分钟,专职维修员吴师傅就提着工具箱走进楼道内,开始检查电路,更换新的灯泡。

修补破损墙面、更换污水管道、清理地下室垃圾……在孙嫣柔的笔记本上,清楚地记录着各类报修信息,包括处理的进展情况。“居民可以直接来驿站报事报修,也可以向楼道长反映后通过微信群上报。”孙嫣柔告诉记者,日常的物业问题当天就能处理完,对于涉及多户的复杂事项,会推动大家一起协商解决。自从公司入驻以来,她已经妥善办结东门社区的应急修缮事件20余起。

除了物业管理,善治驿站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即提供便民服务。图书漂流角让书香在邻里间传递,自助饮水机和微波炉解决居民日常所需,应急雨具和医药箱则为突发情况提供贴心保障。这些一应俱全的便民设施,让居民随时都能感受到“家门口”的温暖。

“党建+大物管” 让社区治理可持续

“大物管”要走得长远,必须筑牢党建这个“红色引擎”。桐君街道通过“社区大党委”吸纳党员,建立“社区+物业+业委会+居民”的四方联动机制,让党员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我们特别重视发挥党员志愿者的作用。”钟洁介绍,这些党员志愿者和居民都很熟悉,有着多年的群众基础,物业团队有了他们的加入,能更高效地解决居民关心的实际问题。例如,康乐社区的善治驿站就是由社区党委和物业牵头,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和联建单位共同参与运营的,既能宣传党建工作、收集民意,又能解决民生问题,成了基层治理的“微型服务站”。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桐君街道“大管家”片区治理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公共服务财政支出缩减15%以上,社区卫生费收缴率较以往提升8%,信访投诉率下降30%以上,小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学习教育为契机,协同属地镇街加快‘大物管’改革推进。”县住建局房地产管理处主任朱国平表示,预计在今年6月底前,可实现桐君街道预设场景全面落地,并同步开启横村镇集镇全域“大物管”试点,以点带面总结相关经验,力争将改革成果推广至全县。

(记者 华睿)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