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业态”双线焕新 江南古澳水系博物馆即将亮相
本报讯(见习记者 王怡)晨雾刚散的江南镇深澳古村,在古老斑驳的粉墙下,几位工人正弓腰俯身,用铲刀将青灰水泥细细抹过斑驳的墙面……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江南古澳水系博物馆即将完工。
江南古澳水系博物馆的前身,是一处名为“景瓶草堂”的古建筑,占地面积185平方米,经保护性改造,整合周边历史屋舍后,馆舍面积将拓展至500平方米。该处古建筑位于游客集散的核心区位,选址于此暗含着“先识水脉,再探村落”的导览逻辑,让游客可以实现从理论认知到实地感知的深度串联。
江南古澳水系博物馆的内部设计独具匠心,将以“水脉千年,文明共生”为主线,立体还原从宋代绵延至今的治水史诗。在科技与人文的双重维度中,将“千年水脉”凝练为一部“尊自然、重科学、惠民生”的立体水利教科书。
“展馆一层将划分为溯源、发展、古水系构造以及保护与开发四大篇章,介绍古水系由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二层则通过故事和案例,立体展示水系如何滋养万物、淬炼文明精神。”江南古村落管委会综合办主任李海介绍道。
在展陈设计上,博物馆还特别融入了科技元素。“我们设计了声光电互动装置和3D立体模型,模拟整个深澳古水系的布局、流向等,直观呈现深澳古水系的精密网络,提升互动性与趣味性。”李海说道。
江南古澳水系博物馆改造项目自今年2月份开始,目前博物馆的整体框架结构修建已基本完成,展馆铺装工程完成70%,施工团队正按既定方案推进收尾和后续布展工作,计划4月底前竣工,于5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目前,我县已将“千年古澳水系”向相关部门申报国家级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不仅如此,在活化古村空间的探索中,江南镇还计划以博物馆为核心载体,持续延伸出“水文化+”的复合业态矩阵。户外微水景生态戏水区、水主题文创空间、特色水幕茶吧、水文化研学项目……通过新业态打造集“茶道美学、文化科普、文创消费、教育研学”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体验场域,形成可游可赏可学的立体文旅生态,让古村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