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5年03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桐庐人文
2025年03月28日

兰石斋杂记(四十六)

一面之缘古书画

阅读量:479 本文字数:2315

蓝银坤

是1993年,朋友应伟平告诉我淳安县城有人想把祖上留下的十余件书画出手,当时我们都受寿崇德老师影响,喜欢收藏。于是,我们到排岭辗转找到该人,画一共十幅:明代丁云鹏人物画(通幅裱边布满题跋)、清早期曹廷栋绢本兰花图、清代杨伯润山水四屏、清晚期包尚爵八仙四屏人物画。这批画都是原装原裱,古意盎然。在当时博物馆还处在不完全开放、资讯不发达的背景下,看到这么多的古画,我们真的是有“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的感觉。当时没有想到拍照留资料,我抄录了部分题跋:

(一)丁云鹏人物画

题:“东汉富春叟,西汉商山翁。千古此芝草,一代余高风。临唐人纨扇本。己卯仲夏月上浣写于墨缘书屋,圣华居士丁云鹏并题。”白描手法画的是一老者和一侍从,从题诗和画面来欣赏,画的应该是东汉高士严子陵先生。

丁云鹏(1547年-1628年),明代画家,字南羽,号圣华居士,安徽休宁人。画善白描人物、佛像,兼工山水、花卉。其画酷似李公麟,设色学钱选。早中期用笔细秀,丝发之间而眉睫意态毕具,非笔端有神通者不能也。晚年风格朴厚苍劲,自成一家。在明末人物画家中,与陈洪绶、崔子忠成鼎足之势。其生活活动于徽州,《程氏墨苑》《方氏墨谱》中绘图大半出自其手笔,并为书刊画过不少插图,对于新安木刻画的发展起到不小作用,对后世影响深远。丁云鹏的作品传世不多,大多收藏于博物馆。

题跋抄录了两处:“霜岩风急秋草雾,裂云披铁杖翮( )。独坐四顾知者希,饥不附人一饱岂飞。辛酉春二月听山翁梅庚题于天逸阁。”梅庚,清初著名画家、诗人(1640年-1716年),一字藕长、子长,号雪坪、雪坪子,又号听山翁,与族人“新安画派”主要人物梅清齐名。“南羽何籍染毫浓,劲笔传神两朝对。依稀少室勤宵课,阒寂天台鸣午钟。壬戌之秋七月望日观于淡远堂中,欧阳增荣谨书。”欧阳增荣资料不详。

另四位题跋者:

文点(1633年-1704年),字与也,号南云山樵,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的玄孙,清初著名书画家。

毛奇龄(1623年-1716年),原名毛甡,字大可,别号河右,又号西河,浙江萧山(今属杭州)人。中国清代学者、诗人、文学家。

汤贻汾(1778年-1853年), 字若仪,又字雨生,又号琴隐道人、粒民太守,别署老雨等,晚号粥翁。江苏武进(今江苏常州)人。清代诗人、画家、学者。

童之风(1890年-1960年),字晓岩,号白露山樵,兰溪童家源人。幼学写真,赖以谋生。有安徽黄起凤者,专画山水,邀之风往严陵、桐庐、分水、富阳等地,挟艺游览。之风为画人物肖像,起凤补景,颇受欢迎。

从题跋者及年代排序来分析,丁云鹏这幅作品是一幅流传有序的作品。

(二)曹庭栋绢本兰花图

题:“冷淡乃其常,趁晴亦向午。不负蜂蝶来,有香尽情吐。辛丑端节后一日,慈山翁写于观州楼时年八十有三。”曹庭栋(1699年,一说1700年-1785年),一作廷栋,字楷人,号六圃,又号慈山居士。浙江嘉善魏塘镇人。清代养生学家,文学家。曹庭栋少嗜学工诗,中年后于所居累土为山,在慈山环植花木以奉母。乾隆元年、乾隆四年,清朝政府两度征举博学鸿辞,皆坚辞不与,杜门著述、弹琴、赋诗、写兰、书篆隶以抒闲情。著书十余种,多采入《四库全书》。乾隆三十七、三十八两年中,曹氏以七十四、五岁高龄,仍随事物留心体察,闲披往籍三百余种,摘取前人之论,参以自己之见,著成《老老恒言》五卷。

(三)杨伯润山水四屏

题:“一角篱门信竹开,山人无事坐苍苔。田长谷爱清闲福,万壑泉声作雨来。吾家( )鹤用笔,杨伯润画于沪上。”“新水粼粼拍钓矶,半湖烟绿锁柴扉。山客雨后净如沐,添个吟篷载酒归。香光墨法,杨伯润。”“渔村残照图。写四五株杨柳,画一两只渔船,夕阳欲落不落,青山似断还连。壬戌八月古醉里杨伯润作于沪上。”四屏山水画的是富春江风貌。杨伯润(1837年-1911年)清代书画家,海上画派名家之一,字佩甫,浙江嘉兴人。亦工诗,善书、画。书近颜、米,骨秀天成,尤工行草。山水规摹董其昌。咸丰时,在上海鬻画养母。其画四十以后始立门户,喜用长锋紫须,点缀烟树,故出笔锋锐,气韵清邈。短处是格局不甚严谨,峰峦更少变化。著有《南湖草堂集》《语石齐画》。

(四)包尚爵八仙四屏

题:“额广顶圆眉目清,便便大腹一先生。哪知诞日先能语,云是姓名托玉京。”“云何仙子忽来家,有术能开埂刻花。为报文公频托取,蓝关始信说非差。显廷作。”“有唐进士道家师,一剑肩来一尘麾。屡试世人俱不识,岳阳醉后又何之。”“自少已能谈休咎,一挑食后便千秋。仙姑应有麻粘决,不识红颜依旧不。癸酉杏月画于秀水( )( )居士包尚爵。”包尚爵(1821年-1908年),清道光、光绪年间鄞县江东包家村(今宁波市江东区)人。字显廷,画承家学,工人物,亦善山水。

据藏者言,这是其祖上留下的,当年新安江水库蓄水时舍不得遗弃,一直带在身边。当时的书画市场还没有兴起,以我们粗浅的判断能力,觉得这批画应该是流传有序的真迹。因为心中无底,我们提出要请寿老师鉴定一下,动员藏者随我们到了建德寿老师府上,我在当年的笔记中写道:“六月初,寿师鉴定丁云鹏人物画,画拟为丁氏早期作品,题跋六:文点、梅庚、毛奇龄、欧阳增荣、汤贻芬、童子风。”原来这批古画都是真迹,于是,与藏家议价,藏家开价十幅画非五万元不出,当时我们月工资只有一百多块,这个价格对于我们来说无异于是天价,眼看着藏家挟画而去,事情就如此搁置下来。等到第二年,我与伟平又想起这些画,与藏家联系,令人想不到的是,藏家因为儿子去新加坡务工急需费用,在几天前以三万元的价格已经将这批画转让了!这年的秋天,我出差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书画馆时,正好有一个“馆藏历代名家书画真迹与赝品展”,丁云鹏的作品赫然名列其中!随着书画市场的日益繁荣,我十分关注着,但是这些画再也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虽然与这批画有缘无分,三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看画时的情景,闭目如在眼前。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