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11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桐庐人文
2024年11月20日

雪水岭

阅读量:211 本文字数:1560

黄水晶

雪水岭坐落在新合乡的西南角上,岭的西边是三源林场。雪水岭海拔高度在900米上下,它是新合通往桐庐的主要通道。

早年,新合人要到桐庐去,就得翻越雪水岭或杨家岭,全靠两只脚走。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县道柴雅线开通,雪水岭上开凿出一条大坡度盘山公路,盘旋而上又急转蛇行而下。客车进出新合,车在盘来旋去的岭上绕行,一面是悬崖峭壁,一面是百丈深渊,真是险象环生。司机手把方向盘,如过鬼门关;乘客提心吊胆,大呼小叫,吓出一身冷汗。到了三九寒冬,岭上朝北的地方,冰雪长时间不化,过往车辆只能停开,这给人们进出新合带来极大的不便。

为突破新合的交通瓶颈,2000年开凿雪水岭隧道的项目,被提上议事日程。在国家老区建设促进会、原金萧支队老同志等多方努力下,县政府决心开凿雪水岭隧道,从根本上改善革命老区的交通条件。该工程自2003年4月20日动工,到2005年1月18日竣工通车,前后只花了2年多一点时间。从此天堑变通途,县城与新合,不再遥远!

许多人以为,雪水岭的命名,是因为岭上多雪多水的原因。事实情形根本就不是这样的。雪水岭的名字是跟了这岭东北边的一个名为“雪水”的村名而来的。

从雪水岭下来,沿着公路往东北方向走,约2400米样子有个叫“雪水”的小村子。该村子不大,约十来户人家。村子里住着叶姓、陈姓、吴姓等人家。“雪水”这个地方的历史不长,吴姓是最早迁来这里的,时间是在晚清时候。陈姓是民国时期迁来的。雪水人在这里落脚的时候,新合人(四管乡)去桐庐走的是杨家岭,那时雪水岭不过是这山那山的一个交界处而已。当时新合那边山坞里有些人要是去浦江的潘开顶,来三源的戴家畈、茆村,他们还是要从这岭上小路经过的。

雪水岭山脚下的“雪水”,应该不会有太多的雪水,那它缘何会被叫作“雪水”呢?原来在雪水岭与“雪水”之间,有一处被叫做“天龙九瀑”的风景点。这景点是在雪水岭隧道开挖时开发的。景点的入口处刚好落在雪水岭隧道新合一端的开口处。“天龙九瀑”是个新起的名字,以前这里叫“泄水龙潭”,也有叫“泄水九龙潭”的。龙潭下还建有一个庙,从邑人毛洪写在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的《泄水龙王庙记》里知道,这庙建于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毛洪在他写的这篇记里写到,“泄水龙潭”的特点就在前面这个“泄”字上:“皎皎乎如鳞斯辉,凛凛乎如角斯触。”前句写龙潭喷发出来的水颜色很白,后句写这里喷发出来的水的力量很大。真的,泄水与它处龙潭入潭之水相比,就这不同,它不是挂,不是流,不是冲,这里的水是“飙”,是“洩”,是“泄”。“泄”字用得很是贴切,原意解释为液体或气体排出。试想液体或气体缘何能排出?内部必须有一股逼迫液体泄出来的强劲的压力啊!故又名“泄水”。

泄水龙潭在大自然造山运动时期就形成了。这里还没出现人,这龙潭里的水就在这里“哗哗”响着了。后来这里来人了,外边才知道这里有着这么美妙的一处风景。大多人看了风景回去说了,这事也就完了,但有人不一样,他们认为这里一定驻有神龙,这里的景观很神圣,于是他们来这里建庙祈拜。比毛洪还早来这里的文化人,他们根据这龙潭飙水的特点,早就给这龙潭取“泄水”了。后来龙潭外住人了,村名也就跟了龙潭叫“泄水”了。今“雪水”外边的丁家岭一户龚姓人家的门额写着的“泄水长流”就是证明。

可以这么说,雪水岭地名来历应该经历这么一个变化过程:先是因为这里的龙潭喷出来的水急,才有了“泄水龙潭”的名字。后来龙潭近边住人了,于是这村子因“泄水龙潭”而有了“泄水”村名。再后来,因为“泄水”与“雪水”音近,又因为“泄”字好多人不认识,“泄水”慢慢地被叫做“雪水”了。尔后这边这个山岭因为临近“雪水”这个地方,于是岭以村名,这岭就被叫作雪水岭了。事实上这山岭叫“雪水”,它与岭上有没有雪是没有什么关系的。

民国《桐庐县志》83页有记:“雪水岭在县东南六十里,山顶有龙潭,瀑布飞流,远望如雪,故名。”这样解释,也是成立的。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