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上稿到底是谁的事
——我和编辑的故事
周淑凤
在一个写作爱好者群里,曾发生过一场关于“写稿上稿到底是谁的事”的辩论。一方的观点是“写稿是作者的事,上稿是编辑的事”,另一方的观点是“上稿是编辑的事,也是作者的事”。双方言辞凿凿,唇枪舌剑、难分胜负。
写稿、上稿到底是谁的事?我也是个写作爱好者,因这爱好,得以结识了几位编辑。不过,说是结识,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他们中有的我至今不认识,除了从名字上主观断定其性别外,其他一概不知,如《浙江教育报》的三位编辑:范老师、何老师和鄢老师(因没能与他们一一沟通,不敢冒昧写全他们的姓名,均尊称为师,下同)。此外,还有桐庐本地几位编辑老师。我想把我和编辑的故事写出来,让大家去判断,写稿上稿到底是谁的事。
我跟《浙江教育报》结缘要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那时,我在乡中学工作。当时,我所在的乡中学只有十几位教师,担负初中三个年级六个班的教学工作。本来大家的工作任务都不轻,因为参加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等原因,不时出现换课、调课情况,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师生们都有抱怨,学校领导甚至县教委(教育局)也无能为力,因为老师们都是照通知行事。于是,我决定把这事向《浙江教育报》反映,希望通过本省教育权威媒体,让这事能得到解决,或者,有所改善。
信寄出后(那时没有电脑,纸质稿,通过邮局寄),我就把这事搁到了一边。没想到,几天后,我收到了《浙江教育报》的回信。拆开信封,里面有一份《浙江教育报》,上面登有我的“大作”,以“读者来信”的形式刊登的,题目没变——《能否有一个两全之策》,内容有删减,简明扼要。随报还有一封信,寥寥数语,感谢我反映问题,并鼓励我以后继续关心教育,多写写文章,落款是范老师的尊姓大名。收到这回信,心里很温暖,因为我只是个出校门不久的乡村教师,省报的编辑却如此认真地对待,让我很感动。
以后,我又写了几篇记叙性的小文,如《珍贵的情感》《再说减负》等,寄给了《教育信息报》编辑部(那时《浙江教育报》已更名为《教育信息报》,现仍改回《浙江教育报》),先后刊登在“求智副刊”,编辑是何老师。
再后来,我又就当时教师跳槽、下海风盛行之事,写了篇评论《再说“善待优秀教师”》,收信方仍如前——“地址+报名+编辑部收”。不久,又刊登了,而且是头版栏目“教育时评”,编辑是鄢老师。
我想,如果我一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我跟《浙江教育报》的缘分可能会持续下去。遗憾的是,因工作变动等原因,我跟它中断了联系,而且,这中断如同我突然变换的工作,没有前奏和过渡,事后也无补叙和说明,而当时的我,丝毫没有觉得失礼、不妥,大概因为我跟他们除了写稿、上稿的关系外,无任何私交之故。我当时甚至都没注意到编辑是谁,比如鄢老师,我是因为这次写这篇文章,又找出了当年《浙江教育报》寄给我的这几份有我文章的报纸“复习”,才注意到当时刊登我文章的这期“教育时评”的责编是鄢老师。我想,如果范老师没有随报给我的那封短信,何老师没有一而再地上我的稿,我很可能也像对待鄢老师一样对待他们——忽略以致毫无征兆地突然“断交”。我是个多么不懂人情世故的作者啊!
认识最多的是本地编辑,因为投稿上稿最多的是本地报刊,如《今日桐庐》(原《桐庐报》)和《富春文苑》。因为次数多,又是本地的,自然有了和编辑谋面的机会,但也都是“君子之交”,如已故“江南故事大王”吴老师,他曾是《富春文苑》的编辑,也是《桐庐报》的副刊编辑。我曾在吴老师去世后写过一篇怀念吴老师的文章,并说出了心中一个积压已久的“梗”——曾在一次《桐庐报》副刊作者座谈会上“老三老四”当面给吴老师提了个不太妥当的意见,但吴老师似乎并不在意,一如既往地上我的稿。石老师,离休干部,曾是《富春文苑》的编辑。他是个儒雅谦和的长者,说话轻声慢语,他总是以征询的语气表达他的修改意见,偶尔还来点小幽默,比如,我在一篇文章中用了个老家千岛湖方言,石老师建议我改用桐庐方言,并开玩笑说,嫁鸡随鸡,要入乡随俗。缪老师,他和吴老师一样,既担任过《富春文苑》的编辑,又担任过《今日桐庐》的编辑。他是兄长辈的,话不多,似乎还有点腼腆,总是就事论事,公事公办,比较严肃。还有《富春文苑》的美女编辑小钱,她年龄跟我女儿相仿,我跟她最亲热,称她为“小钱”。小钱谦虚、热情,每次我发稿子给她,她都感谢我为《富春文苑》供稿,并发亲亲、抱抱、谢谢之类的“萌萌哒”图,让人很开心。
有几年在《今日桐庐》“君山时评”栏目上稿比较多,编辑是顾老师。我都是通过公务员邮箱或QQ邮箱直接发送给她,每次随文都是这几个字:顾编辑,小文请查收,望指教!或者,有时把感叹号换成一朵小玫瑰花。我曾想过加她微信,但鉴于彼此关系,又觉得不妥。其实,《今日桐庐》编辑部无论在江北老区时,还是搬到江南新区后,都跟我们单位相距咫尺,走走也不过几分钟,我却始终没去拜访过她。有一天,她告诉我,她要调动工作了,并把“接班人”介绍给我,我便下决心说去认认她,否则,怕在路上相见不相识,但也还是没成行,直到她在新单位上班一年多后,我才在一次开会之余,顺便去看了她。看到她的第一眼,我突然很感动,不仅因为跟我无数次的想象不太一样,内心还有很多说不出的复杂情感,总之,我对眼前这个小巧玲珑的女孩很尊敬和感激(尽管她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但在我眼里,她还是清纯女孩)。不过,我当时没能说出内心的真实感觉,我还是不习惯直抒胸臆。
我跟编辑的故事不仅限于上文,限于篇幅,不一一讲述了。我想,对于“写稿上稿到底是谁的事”每个人有自己的答案,因人而异,这里仅是我和编辑的故事。每个人的行事风格,是其本人思想性格、品德修养和知识文化等综合因素的体现。我崇尚亲、清关系,觉得它适用于所有的人际关系,温暖又纯净,很美好!也许有人说,你跟有的编辑至今都不认识,怎么说得上亲呢?我想,对于写稿人来说,有什么能比被编辑上稿更贴心、暖心的呢,我敬重他们!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