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一份传承一股清风
【廉洁好家风】
“清廉桐庐”即日起推出“廉洁好家风”专栏,精选我县家风好故事进行刊登。
我的外公是桐庐县分水镇的一名退休老教师,他17岁便开始了教书生涯。从教40余年来,他生活简朴,为人低调,平日里没有太多的爱好,最大的爱好是看书和写作。节假日里,我会专程回家探望他,与他聊聊家常、谈谈工作,茶余饭后外公也总会拿出他珍藏的书本,不厌其烦地为我讲述书本背后的故事。外公经常和我讲的“人要有远大的志向,正心是根本,一个有道德的人,才是真正富裕的人”这句话,让我刻骨铭心,终身谨记。
《分阳诗稿选赏》,是外公最珍视的书籍之一,里面收录了众多分水历代诗人的诗歌作品。其中有一位叫臧槐的诗人,对于他背后的故事,外公如数家珍。臧槐(1867年~1930年),百江麂坞(今桐庐百江镇联盟村)人,曾担任分水县民政科科长、玉华学校校长,他一生写下了3400多首古今体诗歌,自选其中1590余首分为四卷,定名为《绿阴山房诗稿》。
1967年正月,外公外出探亲访友,路过富春江镇的桐庐造纸厂,便去看望在这里上班的两位学生,恰巧在造纸厂的空地上看到有两大堆旧书。从学生口中得知,这些旧书都是作为“封资修”从各地搜上来的,集中送到这里准备打浆再利用。外公是中学语文老师又兼职教历史,对古旧书籍,自有一种偏爱。他径直走到书堆边,随手捡起一本名为《绿阴山房诗稿》的旧线装书翻看起来,书中大多是歌咏分水人文景物的诗歌,作者署名为“臧槐”,根据此书序中介绍,这套诗集共有4本。他顾不得寒冷,在旧书堆中翻了好几个小时,幸运的是,他最终把《绿阴山房诗稿》的另外三本全部找到并珍藏。
此后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觉过了40年。直到2006年,桐庐县开展非遗普查工作,外公觉得《绿阴山房诗稿》“重见天日”的时候到了,第一时间把诗稿上交给了分水镇。之后分水镇、百江镇都通过复印的方式,收藏了这部诗稿,诗稿还被收录进了分水历史馆,写进了百江镇《人文百江》这本书。其中十五题三十七首臧槐诗,收录进了《分阳诗稿选赏》。臧槐和他的诗,以另一种方式继续流传着,为一代一代当地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近年来,外公身体大不如前,他把那本视为“宝贝”的《分阳诗稿选赏》转交给我,让我代他好好保管。我也总会抽出时间翻阅,细细品读,慢慢体会,其中有一篇臧槐的《劝学诗》我印象尤为深刻。“画粥范公贫,负来倪宽苦”“车生囊照萤,董子书不蠹”“元标杵磨针,刘峻麻作炷”,诗中列举范仲淹划粥断齑、车胤囊萤夜读、刘峻燎麻为炬以及韩昌黎、倪宽等人艰苦求学故事,劝人求学。“勿谓回也贫,君子安其素”,通过描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方式,引申出“立志为先基,正心为本务”安贫乐道、正本清心的朴素思想。
每每读到这首诗,我就会不自觉地想到外公,他总是告诉我,不要因为自己的愚钝而自卑,只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一定会有成果。人非圣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但要经得了诱惑,守得住本心。立志为先,清心为本,于我而言,外公何尝不是一本人生路上的劝学书。
(作者 李博斌 记者 周雨婷 整理)
南京路特软件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