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特派员驻村记
董利荣:讲好桃花源里的“桃文化”故事
出县城向北,在分水江畔的横村镇,于青山如黛、碧水迢迢间,掩映着一个“世外桃源”——阳山畈村。村子得此赞誉,一是因为风光静谧,二是数千亩桃林和160多年种桃历史给的底气。
近年来,阳山畈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先行先试,依托桃产业优势,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聚力打造“蜜桃红”共富工坊,连续举办14届“山花节”,让村庄远近闻名,促成小桃子发展为富民兴村的大产业,先后获评杭州市风情小镇、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其中,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作为县首批文化特派员之一,董利荣从今年7月开始,每周一次赴阳山畈村开展工作,通过走村串户,实地探访,厘清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与方向。
“尽管村中有古树古井,但客观来说,阳山畈整体文化气息还不够浓厚。”董利荣指了指眼前的桃文化展示中心说,“村中的这个展示中心,展陈内容比较单薄,少有桃文化元素呈现。”在他看来,阳山畈村除了桃花盛开和结果之时,其余大部分时间特色并不明显,难以吸引游客长时间驻留。
在走访过程中,董利荣还了解到,去年村里对一处水塘进行了整治,并建起了休闲长廊,但长廊仅作为基础设施使用,并未发挥文化场所的作用。“这刚好给我这个文化特派员留下了用武之地。”董利荣笑着说。
一处桃文化展示中心,一处休闲长廊,董利荣从两方面着手,制定了阳山畈村桃文化赋能提升项目策划方案。他先是为桃文化展示中心拟定了主题语,即“毓秀阳山畈,共富蜜桃红”。又围绕此语精选和撰写了10条拟增添的内容,如咏桃名句精选、白居易咏桃诗、桐庐古诗中的桃元素、桃字成语典故等,以此丰富原先空白的设计布展空间。
至于休闲长廊,董利荣的构想是将其打造为桃文化长廊。“我把它命名为‘桃醉廊’,打算在上面刻几幅楹联和历代咏桃诗句,并在附近增设一些可供游人互动打卡的景观小品。”此外,董利荣还发挥自身所长,撰写了《桃醉廊记》一文,进一步充实阳山畈村的文化内涵。在完成文案后,董利荣邀请设计师前往现场,详细说明具体设想,推动兼具符合预期和可操作性的方案尽快落地。
以文润村,以文惠民,文化特派员的使命不断激励着董利荣笃定实干,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点亮乡村文化的“新火种”。“接下来,我打算通过走访村民,进一步了解大家的文化需求,在聘任派驻期内,开展‘文化进村五个送’活动,竭尽所能为阳山畈村送上文化惠民的实货。”董利荣表示。
(记者 华睿)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