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食”事 让老人用餐不再难
本报讯(记者 汪晓池)近日,省民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等12部门印发《浙江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就餐实际困难,提出多种助餐模式。
对桐庐而言,这是“新课题”也是“老话题”。近年来,桐庐一直聚焦民生服务保障,坚持因地制宜推行老年人助餐服务,优化老年助餐服务网络,重点解决高龄、失能失智、独居等老人的用餐难题。
因地制宜
为老人办“食”事
昨日上午9点多,虽说还没到饭点时间,桐君街道浮桥埠村老年中心食堂已开始菜香四溢。“老年人吃饭比较早,一般11点左右就会陆续过来。”浮桥埠村老年协会会长宋树良告诉记者,该村60周岁以上老人有318位,其中有不少空巢、独居、高龄老人,在买菜做饭方面存在不少困难。村老年中心食堂位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楼,自2015年开业以来,除了为周边村社的老人提供堂食外,还一直坚持送餐服务,由两名志愿者专门负责送餐,年纪大特别是身体比较差、卧床不起的,志愿者会天天给他们送到家里或者床前。
与浮桥埠村一样,因为上门送餐而收获好评的还有百江镇联盟村。中午时分,联盟村老年食堂专职送餐员储柏林骑着电瓶车穿行在蜿蜒的村道上,来到93岁的村民戴彩琴家门口时,他会停下来,将装满饭菜的饭盒送到戴奶奶手上,然后熟练地将窗台上的空饭盒放到电瓶车上,继续赶往下一个目标。
“我们做生意比较忙,还经常要跑出去,多亏了村里有老年食堂可以送餐。”戴奶奶的儿媳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有了助餐服务,他们再也不用为老人的吃饭问题而烦恼。
“3+N”模式
打通助餐服务“最后一米”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县针对老人的助餐服务主要有三种运营模式:一是由餐饮企业配送,二是由村社食堂专职人员配送,三是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配送。
“聘请本村村民作为专职配送人员,既是市场行为,也是公益之举。”县民政局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工作人员江洲介绍,专职送餐员的加入,可有效化解助餐人手不足、节假日配送不稳定等问题。同时,送餐员还可以帮助村社及时掌握老人的动态。
除了上述三种运营模式外,我县也有个别村社实行的是邻里互助服务,号召年纪相对较轻、身体状况较好的低龄老人或志愿者,与用餐困难老人组成互助小组,以二结一、三结一的模式为老人提供送餐服务。
“下一步,我们还将依托快递之乡的优势,打造‘互联网平台+配送’模式,为老人提供在线订餐和配送服务,全力打通用餐困难老人助餐服务‘最后一米’,实现服务便利化、多样化,有效拓展覆盖面。”江洲表示。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