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4年07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桐庐人文
2024年07月26日

远古遗迹(一)

延村洞追忆

阅读量:329    本文字数:2591

董利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追忆一万年前,如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1829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尽管会有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但总体来说,地势地貌相差可能不会太大。否则,桐庐境内就不会有那一处处新旧石器时代的考古遗址。

那些平淡而神秘的遗址和一件件寻常而又神圣的遗物,令人生发远古的遐思。

桐庐境内,年代最为久远的考古遗址,就是延村洞旧石器时代头盖骨化石遗址。

延村洞,位于桐庐县分水镇盛村延村自然村。2000年5月,桐庐县印渚镇延村村民为发展旅游业,在开发西鹰排山下延村洞时,发现大批动物骨骼、牙齿化石和一块人类头骨化石。可惜头骨化石在开挖时遭到破坏,一分为八。县文物部门闻讯后,立即组织人员保护清理。此后相继经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延村洞出土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为晚更新世,是距今一万年前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确定为一级文物。延村洞于2011年被公布为桐庐县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考古发现在当年引起广泛关注。中国新闻网、《浙江日报》《文汇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纷纷报道。考古学家还在2002年11月第21卷第4期《人类学学报》发表《浙江桐庐人类头骨的铀系年代》学术论文,对出土化石的年份再次进行了权威鉴定。

专家学者还对这一考古发现的重大价值和意义进行了界定:

延村洞人类头骨化石的出土,是浙江有史以来最重大的一次古人类考古发现。填补了浙江人类历史从5万年前的建德人到7000年前河姆渡人之间的历史空白,对研究浙江的人类发展乃至我国人类发展与演化有重要意义。说明先民此时已经从古猿进化到了晚期智人,也就是人类进化史上最接近现代人的状态。

如今,这件头盖骨化石,静静地躺在桐庐博物馆展厅的橱柜里。它被泥土包裹着,实在毫不起眼。可它却把桐庐的文明史,定格在一万年前。一万年,在宇宙发展史上并不遥远,然而在人类发展史上,却是那么遥远而神秘。那位桐庐的先民,究竟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之中?那个时候,这位“桐庐人”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怀着好奇与探究之心,我踏上了寻古之旅。

夏至时节,承蒙县文管办负责人安排,我在两位文友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分水,奔赴延村。车子沿天目溪溯流而行,因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兴建,这里形成一个烟波浩渺的天溪湖,原先赫赫有名的南堡村都已淹没在水里。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自然和人为因素被毁坏或湮没的痕迹实在太多太多,一万年前的人类痕迹能够保存下来,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更增添探寻的兴致。

车入保安源,四周都是绵延的山峦,主干道沥青路平坦而宽阔,两旁不时相遇一座座村庄及崭新的民房。然而一万年前,这里该是多么原始和荒凉。这样想着,车子左拐进入一个山坳,一直往里,是一个小村庄,就是延村。穿过村子,水泥路变成一条土泥路,绕过一座小水库,车子在一块空地停下。下车,步行,再往山里,竟然很快到达目的地。

泥路旁是一条小水沟,沟旁即山脚,岩石间有一大一小两个溶洞。大洞上方张挂着“延村洞古人类遗址”白底红字标识。我迫不及待跳下路坎,扶着洞口的树木毛竹围栏向洞中张望,洞里积着一潭淡绿色的清水,几尾石斑鱼在悠闲游弋。向里望去,洞穴不大也不深。据说当年延村流传开一个传说,村里有一只狗从这里进入,久不见回,后来说是在山背面的临安一个洞口走出。传说的神秘激发起村民的想象力和兴趣点,于是大家决定开发山洞,希望又能发现一个如同瑶琳仙境一般神奇的溶洞。然而事与愿违,山洞并不深邃,更无奇景,却出乎意料发掘出动物骨骼、牙齿化石和人类头骨化石。动物种类居然包括水牛、黑熊、猪、赤麂等,其中还有在晚更新世就已经灭绝的中国犀。考古工作者在发掘考察中,还在溶洞里发现有木炭层。

这个平常无奇的山洞,却让我的思绪,穿越到遥远的洪荒时代。

我猜想,一万年前,在此穴居的先人应该三五成群,甚至更多。他们白天外出采摘野果,狩猎野兽。夜晚在洞中用火烤食兽肉。兽骨兽齿或许在食剩后就地掩埋。而那些远古智人,大概连同伴去世,也是就地掩埋的。在延村洞中埋葬的先人和掩埋的兽骨,料想一定还有不少,然而,大部分残骸遗骨在漫长岁月的流逝中都已化为尘土,烟消云散。经历万年时光的磨砺,极小部分兽骨兽齿和唯一的一位先人的头骨,竟然变成了化石,因而有幸保存至今。

那位先人的年龄,据检测显示30岁左右。按今天来说,当然是个青年,三十而立,人生才刚刚开始。然而,一万年前的人类,30岁,或许已属老年了吧。那时的人类,在原始的生存环境中,寿命是非常短小的。如今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随着生存环境越来越优越,生活条件越来越改善,生命的长度逐步增加,百岁寿命也已不在话下。

洞口的泥石已堆积成堤坎,溪水潺潺,爬回泥路上,路面几乎已经与洞口中部齐平。环顾四周,山势并不高峻,山形也柔和舒缓。如此环境适应万年前的古人类生存,并不奇怪。山坳之间,在万年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地势应该抬高了许多。但幸好没有掩埋整个洞口,也幸好万年来这一带没有发生过地震。否则,这些化石遗物,也就不会重见天日了。

延村洞遗址的发现,让这个一百来户四百多人的山区小村名声渐大。延村人开始打造考古特色文化村,着重弘扬“三古文化”,即古人类、古树、古道。返回村中时,我想下车去村里走走,一位中年妇女很热情地带着我们来到她家。这是一幢四层楼房,一看便知是新造不久的。墙上挂着“三古榧王居”的招牌,原来是一家民宿,从大厅内的营业执照得知创办于2019年7月。女主人好客,从冰箱里拿出一支黄瓜给我解暑。言谈中她告诉我,民宿刚开业半年便初尝甜头。尽管这两年遭遇疫情的影响业绩下滑,但女主人还是十分乐观,她很开心地告知今天就有一批客人要来入住,是一个疗休养的团队。

我问她为何叫榧王居。“喏!我家旁边就有一棵千年榧王。”说着她就热情地带我去看榧王。这是一棵树杆粗壮,高大挺拔的香榧,是名副其实的古树,雄居于山脚下。旁边就是一条古道的起点。女主人手指着远处告诉我,她小时候村里沿山脚一排有七、八棵古树,可现在只剩两棵香榧了。尽管让人遗憾,但从这棵千年榧王看来,延村自古以来的确是个宜居的好地方。

人类总是在与大自然的紧密接触中,繁衍生息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同样,那些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总是格外受到青睐。从洪荒之时开始,延村一带就是适宜居住的好环境好地方,这也昭示着分水江富春江流域,为人类生生不息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万年来,在如今182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从延村洞开始,一代又一代桐庐人,延绵不断地开创桐庐的文明史,书写桐庐历史的一页页新篇章。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