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2023年1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三版:书香桐庐
2023年12月07日

一粒饱满新鲜的种子

——《〈论语〉的种子》读书笔记

阅读量:727 本文字数:2177

陈红华

《论语》的种子,是一个丰盈灵魂的壮游,是一个自组织的相互砥砺,更是一个时代领唱的风采。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论语》的种子,笃定是一粒教育的种子,传统又融合现代的一粒种子,它注定丰盈而深远。

《〈论语〉的种子》,则是一粒饱满新鲜的种子。鲁迅文学奖得主陆春祥腹有诗书,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妙趣横生,衔神来之笔,直抵通达之境。从孔门师生的日常起居中,还原对话情景趣味,深入剖析《论语》所涉主要人物的性格,明理向善,言外之意隽永、延伸,抵达某种教育和人性的深刻之处。

浅读《〈论语〉的种子》,似尝牛脊骨汤,而牛脊骨愈嚼愈有味,我可以感受到那些已然成功的榜样和即将成功的种子身上,以及我们期待可以预见的未来。

《论语》共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北宋名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国学大师钱穆曾说,每个中国人都必须读《论语》,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向人推荐《论语》。自古以来,没有哪本书有如《论语》一样有着完全不同的解读方法。

正如钱穆所说,陆布衣不仅自己读《论语》,更是劝人读《论语》者。他的新笔记《〈论语〉的种子》,以一个当代作家的眼光聚焦文学经典,深入解读《论语》背后的故事。《〈论语〉的种子》以孔子人生轨迹为线索,梳理孔子的童年、青年、中年、晚年的人生历程,讲述和孔子有关的人物及发生的著名历史故事,如《论语》中记载的“优秀毕业生”,包括子贡、子路和颜渊等人。

陆布衣将自己累积多年的读书笔记,作了一番细致梳理,翻阅古今中外大家注疏,准确解读原义,打通古今义理,每篇文字,皆为长短不一的《论语》体,以浅显幽默的平常语言,还原孔门师生日常起居,以作者的身份,带领一众读者,轻松愉悦地去抵达教育与人性的深刻。文本叙述简洁好读,美感与历史感并置,史料考据与现实相杂糅,充满了性情里的见识和趣味。

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课堂。

孔子博学,有一身的本领,有许多的能力可以谋生,但他选择的主业是办学堂。想让自己的思想得到有效传播、影响更多的人,必须要学堂才行。孔子的弟子,涉及面广。鲁国及周边各国学子,有平民,也有官员;有兄弟,也有父子;老少偕同,齐聚泗水河边,正襟危坐,一听就是大半天。孔子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间,或在田间地头,甚至在流浪被困的途中,走到哪里,教到哪里。孔子倡导的“情景教学”“教学相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教育名言,至今为人乐道。

孔子自编教材,他将“仁”作为核心来教。《论语》58章109次提及了“仁”——修身以达君子,为政宽厚爱民。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门课堂里,常有振聋发聩的声音发出,那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八个字,陆布衣将它与“黄金分割律”0.618相提并论,自然事物的最佳状态,和谐才是大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开篇即是《学而》。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只是对如何“时习之”,各有各的理解和操作。陆布衣在《〈论语〉的种子》中写道:“学而时习之,读书人终生的使命。”

诸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那些我们熟读成诵的语句,那些我们本该拾撷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如一颗饱满的种子,早已在教育人的心中种下。孔子的“有教无类”,每一种回答,都切题合景,学生皆深有所悟。有人统计,《论语》中的成语和固定俗语多达几百个,其中与教育有关的,就不少。三省吾身、因材施教、敏事慎言、切磋琢磨……这些具有浓郁的场景感、散发着夫子气息的格言警句,时时击打着人心。

“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咏而归”的理想状态,不就是天下安宁吗?按仁和礼的规则行事,内心充实,无论以何种方式生活与工作,都值得赞许,陆布衣如是说。

说说孔子的弟子。

孔子游于景山之上,子路、子贡、颜渊从。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者何?言其愿,丘将启汝。孔老师擅长情景教学,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言志,然后启发式教学。三大弟子在一起的日子极难得,孔子展示了他“因材施教”的武功秘籍,陆布衣则不无幽默地谈论着孔门三个著名弟子:圣士颜渊,辩士子贡,勇士子路。

颜渊,“不迁怒,不贰过”“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安贫乐道,令人难以企及的德行,谦逊的颜回(即颜渊)自然成了孔老师最得意的学生。子贡是个经营天才,曾经商于曹、鲁之间,富致千金,善辞令,十年外交,存鲁、乱齐、破吴、强晋、霸越,无人能及。难怪孔老师要赞扬他的口才能力一等一。子路性格直爽勇敢,他经常直言不讳地批评孔老师,但他武功好,协助老师“堕三都”,跟随老师周游列国。确实,子路勇敢无人能比,难怪孔老师要赞他是个“勇士”。

《论语》的种子在陆布衣心田发了芽:“由于几十年来断断续续读《论语》的积累,‘学而’激起我强烈的想法,重返《论语》课堂,仔仔细细地读,聆听孔老师教诲,与他的弟子交谈,一时沉浸在春秋的各种日常中。”

《论语》如一块富足的水源地,它的对话和行止,在陆布衣的深耕之下,既有书香氤氲的古风,也有自然万物的长势,更有江南文化的气血和现代绅士派随笔的遗风,智慧,趣味,通透性,收放度,都值得反复寻味。在古与今之间愈发做到了自由出入。师古而不泥古,且推陈出新,摘取的却是文章的隐秘芬芳。

而孔子的理性,不舍昼夜的内修,自我精神的约束,它们高度契合,共同构成了圣哲的永恒。那么,让我们读一读《〈论语〉的种子》,它有趣有料,有深度有厚度,它是一粒饱满新鲜的种子。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 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