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10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6人,新引进大学生6657人
我县多措并举助力就业共富
本报讯(记者 周雨婷 通讯员 谢婷)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中不断扩大就业容量,供给精准服务,力促技能增收。今年1-10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006人,新引进35岁以下青年大学生6657人,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0.6%、34.7%,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稳岗扩岗 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
我县出台一次性扩岗增员补贴政策,对今年月均参保人数较上年净增10人以上的企业,每增员一人一次性补助1000元,单家企业最高可领取补助100万元,进一步激励企业挖掘就业岗位。
同时,设立事业周转编制12个,用于招录紧缺实用人才,挖掘国企用工、两新党务工作者等1200个优质岗位,进一步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在桐庐就业。
除此之外,我县还创新企业招聘方式,在事业单位笔试考点设置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1200个,邀请2600余名考生参加,现场达成就业意向670人。
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我县制定《桐庐县产业学院建设方案》,合力推进产教融合、校地合作,助力杭州技师学院与桐庐地方特色产业共建“产业学院”,开设校企联合培养“订单班”,同时,对取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的留桐毕业生给予每人2000元的资助。
截至目前,杭州技师学院已建立磁性材料、医疗器械等产业学院及海康威视、浙富水电等若干企业学院。其中,与杭州智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磁性材料产业学院,目前已开设4个“订单班”,培养特定技能人才160名。
分类施策 靶向发力实现“精准服务”
以零工驿站、劳务协作、青年驿站为依托,我县分类施策,靶向发力做精灵活就业人员服务,做细省外务工人员服务,做实青年人才就创服务。
前不久,凤川街道桑园村零工市场正式揭牌启用,这是我县首次将点位设置在外来人口居住密集区。“零工市场发布各类用工信息、解答疑难问题,让我们找工作既省心又放心。”来自江西井冈山的王林说。
在建成2家零工市场的基础上,我县还设立村级零工驿站237个,实现全县村社零工服务全覆盖,今年以来共征集发布零工信息9000余条,达成就业意向1500余人次。
“我们的岗位福利好、待遇高,有意向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在贵州黔东南等地区的劳务协作工作站,当地驻点人员每周四为桐庐企业进行直播带岗。近年来,我县共赴四川等8个省份开展线下劳务协作30余次,协同帮助3127人来桐就业,帮助其中1319名人员脱贫。
在“桐就业”青年人才驿站,青年们可以享受到就业创业指导、就业创业培训、岗位匹配、政策咨询等6大类事项“一站式”服务,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县还对“共桐富裕”就业码进行了迭代升级,将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等招考的考生信息纳入人才信息库,定期发送政策宣传、岗位需求,目前共录入各类高校毕业生信息3.2万余条。
强化培训 以技赋能保障“提技增收”
近日,第五届“匠心·筑梦”技能人才活动举行,王益春中式烹调技能大师工作室、王光潮山村点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周慧洪石雕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各行各业的技能人才摊位纷纷亮相,向市民展示技艺。
近年来,我县以“七优享”工程为抓手,引领“浙派工匠”实现“技能共富”,通过贯彻技能人才的1+5政策体系、高技能人才领军人才选拔、加强人才服务等,共培育技能人才9.1万人,占全体劳动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
今年以来,共开展技能培训2.4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631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520人。其中围绕磁性材料、医疗器械等重点行业的新职业(工种)开设专项培训班38个,累计培训1588人次。
除了针对性的技能培训,还有真金白银的经济补贴。对首次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技能或职业资格且在对应岗位就业的企业在职职工,给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企业或培训机构奖励。截至目前,26家企业和5家培训机构共培养1400余人,享受补贴350余万元。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