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民生“温度” 彰显主题教育实效
周赛涛 汤峥宇
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2023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第二批主题教育的工作要结合实际,分类指导,让群众能够看得到实效。在主题教育中,民生问题能否被“温暖”地解决成了检验其实效的重要指标,广大干部唯有主动“访民情”,积极“解民忧”,民生有了“温度”,才能彰显主题教育的实效。
民生所急,便是主题教育的方向。主题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唯有俯下身子听民声,深入基层探民情,才能了解群众日常生活的“急难愁盼”,主题教育才有了开展的方向。各地各部门应当畅通干部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既要让干部能够看到群众生活,也要让群众能够对着干部说话。锚定第二批主题教育目标任务,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坚持开门搞教育,在主题教育中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指标,将问题清单转化为群众满意的幸福账单。广大干部要及时掌握群众的需求,切实了解群众的困难,唯有真真切切“访民情”,实实在在“出方子”,主题教育解决民生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民生所感,便是主题教育的质感。主题教育不能停留在纸面上,而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温暖”地解决民生问题。上海市普陀区长征镇充分用好“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让社区从“跑腿员”变为“吹哨人”,实现了社区需求在哪里、部门服务就跟到哪里。主题教育服务于人民,唯有办好每一件民生小事,持续不断地将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方能真正转化为惠民生、增福祉的实际成效。在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过程中,一个个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一个个老旧小区经过改造让群众生活“旧地升温”,一条条新建公路让群众出行畅通无阻,一件件上门服务为群众办事提供“绿色通道”。主题教育应当有这种“接地气”的实在,切实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群众才能“有温度”地感觉到主题教育的质感。
民生所评,便是主题教育的成效。主题教育的成效由人民评价,唯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才算取得了成效。海南省文昌市将政务服务管理侧流程体验和用户侧办事体验相结合,全面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打造“走流程、找问题、听建议、快整改”服务模式,以“陪同办”方式深入了解企业和群众办事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打通业务流程“堵点”“难点”问题。人民群众心中自有一杆“秤”,主题教育的成效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唯有不断加重主题教育的“砝码”,人民群众心中的“秤”才会不断偏向好评,主题教育才算取得实效。广大干部不仅要主动问计于民,听取群众建议,同时拓宽群众反馈的渠道,及时了解群众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评价,以群众的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的实效。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民生的温度,需要有“察民情”的风、“解民忧”的柴和“暖民心”的火,广大干部要把民生工作干到群众的心坎上,真正让主题教育成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及时雨”,连接干群关系的“粘合剂”。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