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都市圈晋升国家级桐庐何以成为“西进南下”第一站?
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已闭幕,借助这些国际性盛会,带给杭州全方位的提升。几乎与亚运同步:国家级都市圈,再添一个新成员。
近日,最新公布的杭州“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显示:杭州都市圈规划获得国家批复,都市圈向心力不断凝聚。
此前,国家发改委已公布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等7个国家级都市圈,今年4月,沈阳官宣“第9个国家级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是第8个还是第10个国家级都市圈,虽然还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从都市圈坐标系看,连接城市和乡村的县城,正成为圈内协同发展的突破口。
去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和深化“千万工程”,列入事关全局的十项重大工程。
桐庐,迎来重大利好。不久前,浙江省发改委公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试点名单,桐庐被委以重任,在提升县城承载能力上率先探索。
如今,融杭强城成为桐庐的关键词,甚至,还提出打造杭州都市圈“西进南下”的第一站。
桐庐凭什么能?
先机
杭州都市圈,不是新名词。
2007年5月,杭州、湖州、嘉兴、绍兴四座城市组成的杭州都市经济圈第一次市长联席会议举行,宣告其启动建设。
2018年,衢州与黄山正式加入,杭州都市圈“扩圈”;去年,《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发布,将湖州、嘉兴纳入麾下,一内一外的新动作,释放出杭州都市圈“西进南下”新趋势。
新趋势意味着新机遇,安徽正在抢抓。今年8月25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透露,明确提出推动黄山、宣城、池州融入杭州都市圈借力发展,共同谋划一批区域重点合作项目。
一个跨省的杭州都市圈,桐庐为何能担当其“西进南下”首站?交通,是最大的先机之一。
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都市圈的定义,它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划重点,1小时通勤圈,是都市圈的关键词。放眼整个杭州都市圈,桐庐恰巧居于中心位置,是目前杭州唯一拥有两座高铁站的区县(市)。一个县城拥有高铁双枢纽,放眼国内也属少见,为跨省快速通勤提供了可能,从桐庐至黄山仅需1小时高铁。
铁路交通四通八达,公路网体系深度融合。拿高速来说,途经桐庐的临金高速临安至建德段工程全线开通运营,另一条途经桐庐的杭淳开高速正在建设,终点位于浙赣交界,是浙江贯通东西走向的“大动脉”。“融圈先融杭,我们加快‘两场站三高铁四高速’立体交通网建设,打造30分钟融杭交通圈。”桐庐县发改局主要负责人说。
从“大动脉”到“毛细血管”,趋向无缝对接,桐庐已有破题。今年7月1日起,对来桐庐投资置业、创业就业、教育执业等人才,桐庐实施高速费补贴新政。
在中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因业务需要,37名员工频繁往返杭州和桐庐。“高速通行免费,和快速路没啥差别,去杭州还不堵车,双城似同城,生活更便捷,我们和客户的往来也更密切。”中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在都市圈内部,实现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更大范围的资源要素流动,走出“三通一达”的桐庐,还有快递赋能的优势。步入桐庐经济技术开发区,“桐庐快递科技小镇”便坐落于此,伴随中通快运总部启用,申通、圆通和韵达的总部项目,也将于2024年建成并投用。届时,桐庐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快递之城”。
物流加速顺畅,有助于桐庐发挥资源分发功能,实现更大区域的供需对接,为都市圈“同城化”提供一个撬动的支点。
协同
交通互联互通,加快了产业融合的速度。
但纵观全国都市圈,不少县一味模仿大城市思路,追求产业结构的“大而全”,难以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
很多时候,“跳出县域看县域”,方能在发展大局中找准“位子”。桐庐争当杭州都市圈“西进南下”首站,更多底气来自产业。
11月4日,总投资超百亿元的环球新材亚太总部及表面性能材料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落户桐庐,这是桐庐首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9月8日,三诺电子长三角总部及产业基地项目签约桐庐,总投资约50亿元;3月11日,继吉利动力电池后,总投资约8亿元的吉利棱镜全息项目落户桐庐,预计达产后五年内可实现累计产值40亿元……
这些名企为何重金押注一个县城,答案便在产业生态上。
过去,桐庐因制笔、针织、箱包等传统产业闻名遐迩,传统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60%以上;如今,视觉智能、磁性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占全县经济总量也在60%以上。这样的产业“大换血”,桐庐花了不到20年,近两年,新兴产业每年保持近20%增长。
以视觉智能为例,2015年,杭州海康威视电子有限公司桐庐制造基地建成投产。随后5年,里德通信、源展电子等20家数字安防产业链配套企业,相继扎根桐庐。今年年底,桐庐有望诞生视觉智能、新能源、快递物流相关产业三大百亿级产业链。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这些赛道与杭州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和绿色能源的五大产业生态圈相协同。“我们破解路径依赖,培育竞争优势,加快经济增长动力向依靠大企业、科创型企业为主转变,加快产业发展模式向智力支撑型、技术支撑型为主转变。”桐庐县委书记夏积亮说。
这样的产业协同,也在桐庐县内形成专业分工,推动乡镇平台从单打独斗向功能互补演进。在桐庐经济技术开发区,6个工业区块整合为大开发区,对全县经济贡献率超75%;距离开发区9公里的江南镇,工业区块并入开发区后,找到全新的产业空间。
“江南拥有深澳、荻浦等古村落资源,又是距离杭州最近的乡镇。我们抓住桐庐东站开通的机遇,做深做透古镇文章,吸引杭州人才来创业。”江南镇党委副书记潘艺说,今年镇里已引育10个文旅项目。在江南古村落深澳老街,已有手工艺人、非遗匠人、文创设计等多元化业态共计80余家,一大批青年来此创业,大多数不是本地人。
善于抓住“无中生有”的发展机遇,一些乡镇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比如,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借助“村超”带火了旅游业。桐庐亦在破题,在瑶琳镇,得益于亚运马术赛事的举办,马术产业正成为这里的新蓝海:新加坡企业投资的锦恒马术装备制造项目已投产;融合马术主题乐园、主题街区等业态的开元森泊旅游度假区正在建设……
不止在县内,从桐庐出发,杭州都市圈正强化分类发展的思路,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以桐庐为代表的城市化地区县城,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效益;以龙游为代表的农产品主产区县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附加值;以淳安为代表的生态功能区县城,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产业分工协作,共同做大“蛋糕”,在杭州都市圈,如此鲜明的整体性和层次性,正越来越显现。
融合
“城,所以盛民也”。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促进有能力在县城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实现市民化,桐庐有优势。
2021年,在桐庐县第十五次党代会上,桐庐提出“优资兴业、聚人兴城、强产兴县”三大战略,把产业、城市、资源、人才几大要素作为整体系统谋划——
让人“进得来”。英雄不问出处,桐庐招引人才类别很丰富,既包括头部和紧缺人才,也包括技能和实用人才,甚至大学生村干部也能评人才。在全省创新开展乡村治理人才认定,桐庐将乡村治理人才纳入“紧缺实用人才”,给予购房、教育等福利。近3年,桐庐县内新引进35周岁以下大学生15000余人,增速位居杭州前列,创历史新高。
让人“留得住”。聚焦高品质民生服务供给,桐庐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七优享”,建设杭州学军中学桐庐学校、华师大桐庐附属学校二期等项目,实施杭州市一医院桐庐新院区和第二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让桐庐享有和主城同等水平的教育、医疗等服务。
在桐君街道,今年5月,浮桥埠区块改造启动,过去环境脏乱、交通堵塞等问题突出的“北大门”焕然一新。“中国最美县含金量更高了,老百姓的幸福感也提升了。” 桐君街道主要负责人说。
让人“有发展”。坚持以产塑人,桐庐精准定向招揽人才,鼓励院校结合特色产业,开设磁性材料、医疗器械、快递物流等产业学院,及海康威视、浙富水电等若干企业学院,将车间建在学校,让课堂走进企业,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未来,桐庐加快推进杭州技师学院扩建三期、县职业技术学校园林基地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职教城。
从都市圈这个维度来看,人的城镇化背后,是通勤圈、产业圈和功能圈的完美融合,通过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县城与主城的真正相融。“同时,杭州都市圈推进桐庐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助力桐庐县域经济向更高层次的城市经济和中心经济跃升。”桐庐县常务副县长施建华说。
推动县城城镇化,还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必须用好创新这个关键变量。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桐庐也有自己的思考。比如,在分水,桐庐试点探索片区“优地优居”改革,支持宅基地有偿退出、飞地入园等进行试点。同时,开展租售同权改革,使分水租房居民在子女入学、医疗、社保、就业、生育等方面,与购房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于杭州都市圈而言,前有上海大都市圈虹吸之势,后有苏锡常都市圈的“夹攻”之忧。特别是随着苏州成为特大城市,要保持区域竞争的优势地位,杭州都市圈更要提升要素配置与产业辐射带动能级,因地制宜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更好发挥其连接城市和服务乡村作用,而桐庐已具备“三圈融合”的基础。
不久前,桐庐举办2023年“最美结庐者”年度人物发布晚会,刘子华、苏磊、金钰琦等20名“新桐庐人”被授予“最美结庐者”和提名称号。他们之中,有90后环卫工、民宿经营业主、从教四十年的高级教师,还有来自英国的技术首席……当“结庐在桐庐”变成可能,甚至潮流,桐庐便有了辐射的影响力。
正所谓,一个地方只要人口净流入,它就存在着无限的可能。
文稿来源:潮新闻记者 刘健 通讯员 雷燕 兰乐乐 图片提供:单佳铭 黄强 金志勇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