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第二、第三版:记者节特刊
2023年11月08日

我们是记者——

未来已来 “融”更精彩

阅读量:2018    本文字数:10816

记者,是看见,是倾听,更是抵达。

我们笔耕不辍,步履不停,走遍桐庐的每一个角落,在思维的交锋中,碰撞出细腻严谨的文章;我们用镜头记录时代,捕捉生活的千姿百态;我们通过声音创造无限可能,讲述有温度的动人故事;我们用责任捍卫真实,用打磨钻研的工匠精神,传递权威的新闻资讯……

我们不仅是桐庐发展的见证者,更是桐庐前行的推动者,我们紧紧围绕全县重点工作,全力保障经济翻身仗、亚运攻坚仗,切实打好媒体融合组合拳,为奋力在推进“两个先行”中打造县域标杆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记者是真相的邮差,也是时代的邮差。永远在路上,是这个群体最精准的写照。11月8日,第24个中国记者节如约而至,让我们将镜头、版面转向桐庐“新闻人”,听听他们怎么说。

 

 

 

 

 

 

 

坚守初心 拥抱变化

章结

“时间火炬”传递来到第24个记者节,此刻,我们依然忙碌在岗位上:“桐庐融媒”短视频正刷屏、“桐庐发布”权威推送、“893”音频在线直播、《今日桐庐》刊出投递……通过全媒途径,我们把客观、专业的新闻信息全天候、差异化传播给公众,而媒体融合,就在此间深度进行着。

作为一名从业17年的新闻工作者,如何更加精准、有效地做好信息传递,是一个需要常思常新的命题。历经多岗位的锻炼学习,可以看清的是,单一把新闻报道从纸上搬到网上、将图文转化为视频,早已不是“媒体融合”的内涵。内容、平台、运营、管理、“新闻+”等多个维度,要求作为记者的我们,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更要“多学一点”“多会一些”,以应对时刻变化、边界日趋模糊的媒介环境,不被时代抛弃。

对此,我主动融入“坚守”:巩固报纸、电视、新闻网等传统媒体平台舆论宣传主阵地,确保新闻导向不出偏差、影响力没有减弱、安全不出问题;我主动融入“改变”:遵循“组团式、模块化”运作模式,落实新闻报道“1小时成稿、2小时候定稿、3小时发布”快采快编快发机制,带动部室开展“优绩效”行动,适应每一次“轮岗交流”,助力新闻宣传提质增效。

几天前的傍晚,我还衣着短袖勘校着《今日桐庐》样报,一夜风雨过后,朝夕外出采制“大眼睛”舆论监督报道的同事,都已披上了两袖长衫。桂子飘香渐消,梧桐满地金黄……处处景观似乎宣告着一个“新”季节的到来。面向未来,坚守该坚守的,改变必须改变的,相信这一定能“融”出属于我们的精彩。

奔跑在时代里

朱妍雯

记者可以为时代画像,真酷。怀着这个念头,我从事了这个神奇又有魅力的职业。

采编路上13年,如今我已然是一名行业老兵。当中,我切换过多种“角色”,粗粗盘点,电视新闻记者、网站论坛编辑、杂志采编、广播编辑通联……角色更迭,思路转换,我也在一个个平台和岗位上,得到了历练和成长。

2019年,媒体融合的浪潮到来,我接到任务,前往“学习强国”杭州学习平台挂职锻炼,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全媒体”的概念,回单位后便转型成为了一名强国编辑。走出曾经的“舒适区”,进入新兴的工作领域,也让我对媒体融合这场顺应时代的自我革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视频、音频、图文、图集,多元化的供稿形式,也倒逼我必须熟练掌握最新的制作传播手法,用生动活泼、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新时代下的一个个故事。

如今我又来到总编室,有幸带领团队将精力放在了如何统筹新闻宣传、如何与各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如何让团队更具战斗力上,继续在“多面手”的进阶之路上前进。

13年,媒介环境在变,我的工作内容也在变。得益于每一次转换跑道后奔跑依旧,我不断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身上的“全媒体”标签也日益增多。

心之所向,不问西东。在这个“万物皆媒”的时代,我想只有时刻怀着一颗好奇心,保持开放的姿态,去尝试,去创造,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更多的自选动作,完成个人转型与媒体转型的深度交融,更热烈地拥抱这个融媒新时代,才有作为,才有未来。

记者“千面” 勇闯未来

王丽琳

过去,媒体记者给人的印象是无冕之王,主持人永远端庄大方,镜头总是四平八稳,文字总在“田字格”内,跳不出框框,也难以出圈。但,媒体融合几年来,无论是荧幕前的记者、镜头后的摄像、话筒前的主持人,都在这样的大浪淘沙中不断解锁技能,打破界限。这,是我心中记者的真正模样,记者“千面”,勇闯未来。

“一面”是“老面孔”,坚守老阵地,守住媒体责任不动摇。《大眼睛》是桐庐县融媒体中心重拳推出的栏目。栏目的阵地不再只是单一的《桐庐新闻》,而是《桐庐新闻》与“潇洒桐庐”APP同步推送,海量分发,舆论监督的效果在这样的矩阵中得以几何倍数增长。

“一面”是“显眼包”,解锁新技能,开拓网络新领域。奔走在亚运各个赛场上的“旺旺”成了杭州亚运会期间,桐庐新晋“顶流”。看到这样一个活奔乱跳的“显眼包”,有谁能想到,平日里,他是一个摄像呢?在桐庐县融媒体中心, 摄像、后期、文秘……无论你是何种身份,最后,你都可以成为镜头前的“网红”。融合,就是打破岗位的壁垒,没有什么不可能。

“一面”是“勇敢者”,“强敌”环伺,我自不惧挑战。我们在对外宣传、“学习强国”app内容报送等方面面临激烈的竞争。在新媒体领域,“10万+”的爆款就是实力的证明;今年在对外宣传中,央视《新闻联播》一年上了9条次;“学习强国”桐庐供稿截至10月,在杭州各区县市排位中位列第三……

这是融合的时代,我们可以是微信小编、可以是拍客、可以直播带货、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时光不负有心人

周旭都

从事一线采编工作13年,我从一名基层新闻工作者一步步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融媒体人。

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我就职于桐庐台驻新合乡记者站,是一名基层新闻记者。新合乡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境内东南部,东南北三面与诸暨、浦江、富阳毗邻,为边陲山区乡,也是杭州市的革命老区。在新合乡工作的近两年时间里,我面对位置偏僻、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工作环境,主动融入基层新闻采访工作,采写了一批鲜活报道。两年时间内,我共向县级电视台供稿400余篇,近10篇新闻报道被省级媒体刊播,较好的向外界宣传了老区的发展变化。2012年至2016年,我又先后担任桐庐台驻城南街道、驻钟山乡记者站记者,扎根基层的六年,锻炼了我的品质、磨炼了我的意志、锤炼了我的能力。

2016年5月我开始担任桐庐台对农栏目的摄像。几年来,我拍摄的《农民之友》栏目连续获得浙江省对农栏目考核优秀,2020年还获得浙江省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奖电视对农节目一等奖。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专职摄像,认真学习相关知识,摄制了《拾起一片乡愁》《藏族同胞在桐庐》等多个短视频,在新媒体端得到了广泛关注。《精准扶贫 助力圆梦》获杭州市广播电视政府奖公益广告类电视公益广告类一等奖。

多年来,我始终保持着一份职业理想和工作热情,用心去采访,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记录,用心去传播,这就是我作为记者的初心和使命。

“融”无止境 共创“媒”好

何雨蝶

这几年,各级媒体一直是改革创新的先锋、攻坚突破的主力。“改变”两字,是我在工作中最大的感受和体会。

为了推动媒体融合从简单的物理相加到产生化学反应,我见证中心做了很多改变。优化融媒矩阵、机制流程、技术赋能,实施新型绩效考核办法,积极拓展新媒体经营等等,这些改变的背后都需要破茧的勇气和决心。

去年,我从党委办到屏端运营部轮岗交流,从后勤到一线的角色转变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在知识储备和业务能力上还需不断加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打破枷锁,走出自我设限的盲区,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岗位新变化。

“融”无止境,全媒体时代下的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在不停发生变化,持续推动媒体深度融合是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时代需要。

心心向“融”,人的融合是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将始终保持一份初心和情怀,紧跟时代,提升自我,为共创“媒”好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一叶小舟”正逆水行舟

叶舟

从2018年入职至今,每一年,都在工作中成长,遇到过良师点拨,与同事一起记录过桐庐的每一个精彩瞬间,也曾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拿过一些荣誉。生活仿佛顺水行舟,在日渐安稳中度过,我曾以为日后的每一天都将作为一名“摄像”的身份提供工作价值。

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年轻小伙伴成为同事,从前那种只需要坚定自信跟着前辈走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少。慢慢地,我成为了小团队中需要去承担责任的“前辈”,工作内容也从单纯拍摄到要负责安排拍摄分工。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如何衡量个人技术进步与团队进步,如何将每一个活都安排得尽可能完美,我要考虑的东西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理解当年老同事们点拨的话里的深意。

我想这就是无数媒体人的迭代更新吧,如今我也成为承上启下的一环。置身全媒体时代,打破和重构缠绕前行,一切过往辉煌都将化为肩膀上的重任,未来的工作中,也希望我能多一些逆水行舟的勇气,长出一些“匹夫有责”的担当。

见证媒体融合 期盼美好未来

戴亦农

从1986年入职桐庐县广播电视局,到如今已在新闻战线上奋战了30多年,退休近在眼前,桐庐县广播电视台和县信息传媒中心也融合演变成了现在的桐庐县融媒体中心。青壮年时期,除了为时较短的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外,主要从事的是电视新闻的文字和图像编辑工作。五十知天命之后,从广播电视台准一线的电视新闻部调整到了总编室,主要从事的是新闻点评。着眼当下,媒体融合的新时代,身处准后勤总编室的我,跨岗战斗在了准一线的电视新闻文字编辑岗位,感受到了新信息时代的瞬息万变和新媒体打造的青春力量。

2019年6月18日,桐庐县融媒体中心宣告成立,潇洒桐庐APP(客户端)也同时焕新上线,标志着我县媒体融合发展的全新启程。从此,作为我县唯一权威媒体,县融媒体中心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互补互融,实现新闻生产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打造“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综合移动平台和主流媒体矩阵,搭建起政府和群众的“连心桥”,用最桐庐的资讯,开展最桐庐的服务,让所有桐庐人“一端在手、生活无忧”。

未来已来,媒体融合正奋进在持续创新的征途,目睹了老中青媒体人(特别是青年人)努力学习、完善自我的拼搏精神,感受着杭州亚运、亚残运期间新融媒体人的团结协作,未来——充满期盼。

完美呈现电视画面

徐春江

作为广电行业的“技术人”,我2019年进入媒体融合发展阶段,有幸参与融媒体中心建设,并在中心领导带领下主导完成了电视非编系统建设、电力双回路建设、电视高清播出建设、广播播出建设、新媒体发展建设、发射站台相关建设等重点项目。

2023年从事亚运马术转播工作以来,马术中心场馆第一个通过转播基础设施建设验收。赛时为主播机构团队和各国持权转播商提供语言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信息服务、安保服务、医疗服务、志愿者服务、物流服务、住宿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场馆设施运维服务、注册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受到泰国大使馆、主播机构团队、央视记者、转播机构以及各国持权转播商等高度认可和表扬。现已经圆满完成赛后总结、特色亮点工作、物资清理移交、档案资料移交等赛后工作。

完成亚运马术转播工作后,10月11日我立刻进入亚残火炬传递专班,担任转播现场协调工作。

在这里真诚感谢融媒体中心培养了我,感谢中心领导支持和信任,让我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更让我参与了亚运盛会。人生就是在于有幸参与并能有所收获。

做与时俱进的信息传播者

何晓

2023年3月转岗到新媒体部门,7个多月来,对这个岗位、这个行业,以及新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有了一些了解和认识。一专多能是新媒体编辑的基本要求,除了文字功底扎实,编辑应掌握图片制作、音视频剪辑等技能,还要熟悉各种新媒体分发平台特点和操作。只有这样的全能选手才能有效调动新媒体平台优势,实现融媒体表达。对新媒体编辑来说,不能只局限于既有的知识体系,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去主动了解和运用新事物,如关注微博热搜、抖音热门等,从中学习新的观察视角、掌握新的话语表达,才有可能创作出更接地气、更贴近读者的新媒体产品。加入新媒体之后,通过每天做微信,看别人编辑,慢慢意识到编辑可以去参考别人的想法,给自己一些灵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形成自己的编辑风格。很荣幸自己成为新媒体部门的一员,让我有这样的机会在这里学习,与时俱进,做信息的传播者。

我与融媒共同成长

杨露萌

从政法线记者到经济线记者,从文字记者到文字编辑再到网络编辑,时间流逝仿佛于一眨眼间。我从事新闻行业近20年,这20年中,我与新闻事业共同成长,共同见证了由原来的纸媒、电视、广播分立,到如今的媒体融合发展的历程。

犹记得当初刚进入新闻行业时,在一次业务培训上,一位前辈诚恳地对我们这些新闻新兵们说:“新闻工作是一份崇高的职业,但也是一份需要付出的职业。唯有热爱它,才能坚持。”第一次看见自己的稿件发表出来时,内心有着抑制不住的兴奋,但我也体会到了每一份新闻作品后所代表的辛劳,对于新闻工作有了更多的理解。

随着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入,我也由一名文字编辑转变为网络编辑。岗位的变化,意味着要掌握更多的工作技能,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作为一名网络编辑,要时时关注时下的新闻热点,碰到重大新闻事件,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值班都成了家常便饭。在刚刚过去的杭州亚运会期间,我坚守岗位通宵值班十余天,虽然辛苦,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见证着历史的发展,也见证融媒的前进。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我相信,在这个美好的时代里,融媒事业的发展必将越来越好。

用文字延长三倍生命

华睿

自从成为了记者,我好像变得“脸盲”了许多。

入职近一年时间里,我跟形形色色的人聊天,听蕴藏百味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全新的相遇。以至于,我常常跟同事开玩笑说,“最近走在路上,看谁都挺眼熟,就是一时半会儿想不起名字。”也许姓名会模糊,但那些闪光的片段依然鲜活。

三月的雨夜,我在几个小时里,经历了一遍桐庐乡贤姜小栋的人生;七月的夏日,我跟随快递小哥刘树理的脚步,在大街小巷收件派件,体味高温坚守的不易;十月的杭城,在奥体中心游泳馆,我站在姜胜男母亲的身旁,见证了万分雀跃的夺金时刻……有人说,每个人都是生活的主角,而记者是让他们能够被看到的人,这个念头,大抵就是照映着地上那六便士的月亮了。

以笔为马,我喜欢做一个好奇的人,永远在发现和探寻的路上,对一切人生景物凝眸。电影《一一》里有句话,电影被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我想,当一名记者,延长的生命至少也有三倍。与无数个体的联结,使自我的人生历程因之延展和放大,潜藏着宽广的丰富性。

在未来的新闻路上,我愿继续用新奇的眼光关注人与事,将所有的真挚倾注于笔尖,书写更多有温度的桐庐故事。

在新起点上再出发

邓晓忠

从2018年踏进新闻行业那天起,如今已经过了五个年头。回想这五年的工作经历,我感悟颇多。

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记者,一开始,我只是凭着满腔热爱,强行跨入了“新闻界”。由于跨界,所以心怀忐忑。也正是因为这份忐忑,让我加倍努力,不断摸索采写技巧,一心只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字记者。

后来,融媒体时代开启。于是,我开始思考,该如何当好融媒体时代的新闻记者。思量再三,我给出的答案依旧是“跨界”。对此,在扎根文稿的基础上,我开始在日常采访过程中,不断尝试摄影、摄像、短视频剪辑、航拍等新领域,努力提升自身的采编技能,积极融入融媒体时代。

如果说此前的“跨界”,只是小试牛刀,那么2023年的“跨界”,才是真正走向“融合”——自今年11月调岗以来,我由一名文字记者正式转为一名新媒体记者。岗位的转变自然而然带来了工作内容和方式的转变,也让我面对新的学习和挑战。

新起点,新征程。通过近一周新岗位的学习,我接触到了新媒体内容生产的全流程。这也让我意识到,融媒体的“融”,绝不仅是现有媒体形式及信息生产流程的整合,更应是对用户需求的融合、用户思维的融入。

“融”无止境,应奋进不息。如今,在新岗位上的我,依旧心怀忐忑,也依旧会加倍努力,不断提升应变能力,做好融媒体时代的全媒体记者。

做努力追光的记者

王珊婷

今年是我从事媒体行业的第四年,也是成为新人记者的第一年,从“指媒”到纸媒,从发布小编到新闻记者,转岗适应的过程是艰辛但值得记忆的。

如何快速进入状态,如何与被采访者对话,如何深挖背后的故事……成为记者的几个月时间里,我从最初的“社恐”逐渐练就了“厚脸皮”。提前做好策划、熟悉报道对象、撰写采访提纲……逐渐明晰整个新闻采访流程,有了自己的节奏,也慢慢从采访的焦虑中走出来。

媒体融合的时代,如何用“新媒体”的思维和语言去报道新闻,呈现亮点,也是记者的新挑战。

今年9月,我成为杭州亚运会的一名注册记者,参与亚运会报道的十几天时间里,和同事们早出晚归是日常。10月,杭州亚残运会,我再次成为报道记者。这一次除了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像记者,举着手机挤在媒体采访区,拍摄采访画面后及时上传。赛事报道期间,提前到达比赛现场,蹲混采、跟新闻发布会、场内场外找寻新闻,能尽己所能捕捉新闻点,利用来回路上的“碎片时间”快速成稿,努力输出关于桐庐的亚运故事。

感谢记者岗位,它让我见了很多人很多事,也记录下很多闪烁的微光时刻。面对媒体融合的新形势,作为一名青年媒体人,将不断适应发展要求,精耕专业领域,练好“内力”“外功”,未来继续追光。

在融媒创造无限可能

蔡雯

时光飞快,不知不觉2023年就快结束了,从校园步入社会,心怀迷茫,十分感谢桐庐融媒体给了我第一份工作,也是在这里,我度过了充实的一年。

回首这一年来,我短暂的干过发布编辑,做过活动海报,最后我留在了抖音当视频编辑,从此我走上了和官媒一起“成长”的道路。一年的时间里,抖音的粉丝从1.4w涨到了11.8w,我既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这对我们所有抖音编辑的小伙伴们都是一种认可。

作为抖音的视频编辑,我对视频画面的逻辑性有了更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编辑不只要会动动鼠标操作电脑,还要学会如何做一个简单的人物采访,敏锐挖掘受访者话中的有效信息。一开始通过剪辑新闻部提供的素材,学习记者采访的技巧,到向抖音编辑的前辈们讨教,最后经过实战的不断演练,虽然吃过很多亏,但也从中吸取了更多的教训,这都将成为我最宝贵的工作经验。所谓技多不压身,我想这也是媒体融合的魅力所在。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这个新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我和我的同事会不断学习,一起进步,创造无限可能。

走在自己的喜爱里

柯楠

在融媒体中心工作的一年多里,从非专业到慢慢的接触、学习,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学会了串联编辑之后,知道了六点半准时播出的桐庐新闻,背后要付出很多的努力。一条新闻的产生,从确定发布目的和内容到外出拍摄,再到撰写新闻稿,让我知道了真实、时新和责任心的重要。

在播音主持的学习中,无论是在专业技能,还是为人处事,亦或是工作态度,我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给我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有些事情被吓退的原因,其实都源于对自己的不自信,很多时候都不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在一次次独立尝试自己上节目之后,才发现原来我可以。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慢慢积攒自信,是我今后要踏实学习的重要一部分。

有人说,所有的为时已晚,其实都是恰逢其时。我想为时已晚的接触这个专业,同时也在恰逢其时的,慢慢热爱这份工作。

希望今后的每一岁都能奔走在自己的喜爱里。

花会沿路盛开

周卉茗

回想起一年前我第一次踏入桐庐县融媒体中心,相关经验基本是一片空白,但我怀着对媒体工作的好奇、热爱和追求,一边学习一边观察,积极主动地向前辈请教、寻找资料,努力掌握一些基本知识和技巧。

这一年来,我对策划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和对接业务有了一些心得,如何与相关人员沟通协调,如何预测和应对可能的问题。我深刻地体会到从策划到执行一项活动,不仅需要创新思维,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它要求我们细致入微、周密考虑。这一年来,我也面临了许多挑战。从最基本的文字编辑,到图片制作、视频剪辑、公号运营等,我不断巩固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曾经是一个缺乏自信的人,但是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我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我学会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会了面对挑战并克服挑战,学会了团结同事推动工作。

作为一名青年媒体人,我将以更加深入的思考和创新的视角,为策划和编辑的工作注入更多的灵感和活力。我相信,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便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中获得更大的突破和成功。今后的路上,花会一路盛开!

与成为新媒体人的“不解之缘”

周敏洁

记得大学填志愿的时候,毫不犹豫选择了新闻类专业,那时候怀揣着一个懵懂的梦想,就是希望成为一名“威名赫赫”的大记者!因为那时候对媒体人的印象停留在“曝光问题、寻找真相、惩恶扬善”当中。

大学期间,曾到过桐庐报社、桐庐电视台、浙江电视台实习工作。接触了真实的一线记者、后期编导、节目策划等工作,才知道原来媒体人不仅仅是“发言人”,更是“守护者”。

毕业后,放弃了浙江电视台一档栏目的编导工作,选择回到父母身边,在乡镇(街道)党政办工作了7年多的时间,期间做过文书、宣传工作、组织工作等。今年,我有幸成为了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融媒体中心的一名成员。

在新闻媒体单位,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相较于“00”后们的创作热情和飞扬思维,91年出生的我这个“老人”可能并没有什么新闻采编制作的优势。但是基层的工作经验让我成长迅速,对媒体融合也有了更多思考。

依我浅薄的认知,全媒体时代下,“融”,不仅是合并,更是“渗透”,也是转型升级。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应转型为“全能记者”,一名合格的后勤工作者也应转型为“全能智者”。在前线记者深入融合、技能升级、成功转型之时,办公室的保障工作如何改革创新、服务升级、规范完善应成为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未来,融入媒体人情怀,不管台前幕后,与时代共振、与群众共荣、与生活共栖,怀抱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扎根本职工作,发挥自身优势,做一个朋友口中“终将与新闻事业相伴一生”的新媒体人!

从“新”出发 做美丽桐庐的记录者

汪晓池

今年9月,我离开家乡富阳,来到桐庐,成为了融媒体中心的一名记者。从新出发,这个“新”是崭新的新,也是新闻的新。

桐庐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它有着我熟悉的的草木风土,也有着让我惊艳的城市气质。它很新,新在一江春水,两岸花开。它很美,美在山水奇秀、人文品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和这座城市相遇、相识,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这座城市的边界,也透过同事们的镜头和文字,了解了这座城市的过去与发展。

加入桐庐融媒体中心,成为一名“新闻人”,是我人生之路上的一个新起点,也是新目标。

我很喜欢一个比喻,“人生就像一只飞过宴会厅的麻雀,从黑暗中飞来,又没入黑暗,期间只有光明的一刻。而那一刻的光明,就是我们必须抓住的。”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遇见光明的那一刻,它可以是一件事,也可以只是一个瞬间,但是它必然能折射出一束光。在我看来,记者就是那个收集光的人。

加入桐庐融媒体中心这个大家庭后,我遇见了很多“收集光”的人,他们不辞日夜,不畏艰辛,用一位新闻人的专业素养,讲述着桐庐的故事。他们中有和我一样怀揣理想的“新桐庐人”,也有敢于破圈的“本地青年”,他们热忱、谦逊、友好、和善,他们的亲切让我得以迅速融入新的环境。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希望可以和同事们一样,记录人间万象,传递社会声音,用笔尖和镜头去捕捉与记录这座城市的光,让它们汇聚成这个时代的璀璨故事。

争做新时代融媒生力军

郑靖雯

2023年9月29日,我带着好奇心走进了融媒体中心的大门,来迎接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记者。那一刻,我的世界发生了翻转,走进大门,来到了报纸、电视、新媒体平台的背面,从一个内容的接受者,变成了内容的创造者。

进入岗位,恰巧遇上亚运、亚残运,同事们都行色匆匆,脚不沾地。忙碌,是记者这个职业给我的第一印象。有新闻的地方就有记者,他们昼夜兼程,奔赴现场,披星戴月,奋力赶稿。假期里,万家团圆、亲友相聚的时刻,记者却依然在路上,因为新闻不缺席,记者不下班。

一个多月以来,熟悉工作的过程像是先下山再上山。“采”与“写”是基本功,作为一个非新闻专业出身的新人,采访前的准备、采访的技巧、新闻的语言和形式……都要从头学起。除了埋下头去的“学”与“问”,抬起头来多“实战”更加至关重要。在跟着资深记者东奔西跑的日子里,我在实践中不断查漏补缺。

然而,仅仅掌握基本功是远远不够的。在融媒体时代,一个多元、丰富、信息化的传播生态正逐步形成,技术的革新为记者的工作提供了便利,也对记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我要更加注重技能提升,不断进行知识升级,促进能力进阶,积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潮,为党的新闻事业贡献新生力量!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孙梦佳

我对记者的了解在我正式进入融媒体中心以来,跟很多普通人一样,还很浅显。入职已经有一个多月了,我用一个旁观者和学习者的角度去观察、去了解,记者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职业。

记者是一个记录者。在小县城,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去报道记录发生在这座城市每一个角落的大小事情,小到田间地头,小到基层社区。用平实的文字,让每一个在桐庐生活的人,更了解桐庐,更融入桐庐。

记者是一个参与者。都说新闻要用客观的角度去叙述,但是真真正正参与到每一个事件中的时候,我们都会有自己的感慨。刚入职的时候,正值亚运期间,很多记者同事在各个赛区跟踪报道,每天工作群里都会告知详细工作安排。有条不紊,循序渐进,这是我第一次切身地感受到记者的工作节奏。

记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一个职业,外行看热闹,只有身处其中才知道,我们不是那些广为人知的著名记者,只是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其实在入职以来的一个多月,我从新闻中心转到了新媒体,从文字记者变成了编辑,从两个不同的岗位看到了融媒体记者工作的动态。我们是桥梁,是纽带,是最后一公里。

未来的路,有点陌生,但我却更坚定。新的岗位,新的专业要求,于我而言,是一种挑战,更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新媒体是一个大浪潮,它以一个更高的标准,对记者行业、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要求。前路漫漫,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你好,融媒

柴露艺

2023年秋天,我考入桐庐县融媒体中心,正式成为一名记者。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互联网时代,记者的作用看似被弱化,实际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虚假新闻频发,需要我们职业记者激浊扬清,传递真实、客观的报道;信息碎片化传播,需要我们职业记者整合内容,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报道。因此,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必须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条内容,仔细核实、反复检查。同时,以融合的眼光看待选题,在传统新闻形式的基础上,发现亮点,挖掘深度,创新报道形式,例如数据新闻、互动新闻、vlog等,增加新闻的可看性和有趣性。

举机能拍,提笔能写,对镜能讲。这是新时代媒体融合对记者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学期间所追求的目标。从最初的新闻采访开始,到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形式,再到公众号推文、H5、短视频、数据新闻、互动动画等新媒体形式,从写到拍,从出镜到剪辑。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每一次的作品完成,都是对所学知识的实践和巩固。

而如今,我即将扛着设备,真正以一名记者的身份去做新闻,不再是小打小闹的完成作业,也不再是嘻嘻哈哈的拍摄现场。从学生到职业记者的身份转变,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有很多。

往后春来秋往,我是融媒记者柴露艺。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导致部分功能不能正常使用。
建议使用 IE9及以上版本,或 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谢谢!
现在升级 稍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