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公望阆苑隐居地考辨
■ 王建中
笔者近来正在帮助桐君街道编纂《千年古村话阆苑》一书,意将吴宏伟先生的《黄公望富春山隐居地考辨》一文收录其中,打开文章细读,发现此文写于2015年,而最近几年笔者在帮助阆苑村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又有不少新发现,于是决定将新发现的资料在文章中加以注释,使之更加完备。经与吴宏伟先生探讨,他也表示赞同。
回来后再次研读此文,发现黄公望晚年隐居富春山留下的三首题画诗,已经可以确定他的隐居地就是阆苑,光加注已经不足以说明问题,于是决定单独撰写此文。
阆苑本意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附近方圆百里惟有桐庐阆苑才符合这个称呼。阆苑境内山水向来闻名遐迩,康熙、乾隆、民国《桐庐县志》均记载:“阆苑,山水为一县冠。”其间危峰兀立、奇石嶙峋、幽雅绝俗,阆仙洞、梵(范)钟洞、龙洞、紫元庵(后称西方庵)、仙洞寺(后称大明院)等名胜古迹亦藏身其中,更有道家圣地白鹤仙师炼丹处,成为隐逸者仰慕之地。从唐代就有的“浙西古驿道”(相当于现代的国道)贯穿全村,极大方便了南来北往之客;而源出白峰岭纳高山、阆仙洞之水涓涓南流的双溪,其上筑有六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映照在溪水之上,宛如一个个满月的月亮,让人惊艳无比,使得离县城和富春山不远的阆苑,一度常有文人雅士、信徒香客游历于此。
黄公望(1269年-1354年),元朝著名画家,本姓陆,名坚,汉族,平江路常熟州(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黄氏为义子,改姓黄,字子久,号大痴、大痴道人、一峰道人。工书法,通音律,善诗词散曲,尤擅画山水。水墨、浅绛俱作,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笔简神完,自成一家。得“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名列“元四家”(黄公望、吴镇、倪瓒、王蒙)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水阁清幽图》《天池石壁图》《九峰雪霁图》《富春大岭图》等。晚年曾隐居阆苑,民间流传甚广,但因年代久远,无真凭实据,又缺乏考证,一直停留在传说之中,以致对黄公望隐居地的确定乱象万千。
其实只要我们仔细研究、认真分析黄公望晚年的三首诗,其隐居地就昭然若揭。
第一首诗写于1338年(元至元四年),当时70岁的黄公望游览了阆苑山水,在《为清容长幅》(图已轶)图上赋诗一首:
入山眺奇壑,
幽致探何穷。
一水清岭外,
千岩绮照中。
萧森凌杂树,
灿烂映丹枫。
有客茅茨里,
居然隐者风。
我们可以逐字逐句分析此诗,“入山眺奇壑,幽致探何穷。”黄公望进山的目的是来看奇石沟(笔者称奇石湾),幽静精致的景色有很多,致使探幽访胜没有穷尽,一时看不完。“一水清岭外”,这里的“一水”是指富春江,“清岭”是指月亮山,奇石湾处于高山、靠背山、月亮山之间,古时对月亮又有“清凉宫”之称,富春江就在月亮山外面,仅一山之隔,说明黄公望对这里的地理位置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千岩绮照中”,成千上万的奇石在绮丽的晚霞映照下显得更加精美。“萧森凌杂树,灿烂映丹枫”,这句诗表明,黄公望进山探幽已经是深秋。阆苑多枫树,尤其是奇石湾中段有一片二十余亩枫树林,每到深秋枫叶由绿变黄,由黄变红,灿烂无比。深秋季节,茂密的杂树受气候影响已经凋零,只有丹枫却依旧灿烂。“有客茅茨里,居然隐者风”,“茅茨”是指茅屋,从外地客居在茅屋里的人,居然有隐居者的风范,这里所说是白鹤仙师。据传白鹤仙师原是宫廷御医,隐居于此,采药炼丹,为百姓看病。在白鹤仙师炼丹处,筑有一茅屋,旁边建有炼丹炉。茅屋后面有条小道直通云台,白鹤仙师在云台羽化升天。
从此以后,阆苑的奇山异水在黄公望脑子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经过数年的酝酿和准备,黄公望终于下定决心到日夜梦绕魂牵的地方去隐居,而此时他已经是79岁高龄,下这样的决心需要多大的勇气,如果不是阆苑山水的吸引,这位老翁也许下不了这样的决心,由此可见阆苑山水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第二首诗是至正七年(1347年)秋,时年79岁的黄公望在自己的作品《秋山图》(图已轶)所题:
阿翁结屋秋山岭,
秋色秋光纷后前。
万轴图书充石阁,
千章杉桧罨茆檐。
棕鞋桐帽易理料,
睡起柴门日夕照。
搜奇选异忘岁华,
服术养芝颜转少。
几年梦想未即通,
楚水吴烟两渺濛。
安得一跃入层巘,
握手仰啸秋山空。
何来白鹤传雪茧,
却是阿翁松下遣。
素韵幽香裹秀丽,
展时先有云舒卷。
挥毫随写秋山图,
真境未窥私范模。
风前搁笔披对久,
满面只觉秋苏苏。
这首诗在时间上与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题跋开头所说:“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完全吻合,也是揭开黄公望隐居地秘密的关键。诗看似很长,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抛开那些情景描写的点缀之词,抓住实质性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其他都可以迎刃而解。
首先是“阿翁结屋秋山岭”,这“秋山岭”在哪儿?于是笔者马上打电话咨询阆苑村“百事通”、老村长包国昌先生,他思索了一下告诉我:非常遗憾,阆苑没有“秋山岭”这个地方。
二是“棕鞋桐帽易理料,”这一看,就毫无疑义地可以肯定是阆苑。因为笔者曾帮助阆苑村进行文化礼堂建设,目前又在帮助桐君街道编纂《千年古村话阆苑》一书,对阆苑村的历史文化有着比较深刻的了解,知道漫山遍野的棕树和桐树是古时阆苑的一大特色,并有“千株棕、万株桐,一生一世吃不穷”的传说,赫赫有名的阆苑棕龙也是由此而生。自称老翁的黄公望就地取材,以棕片做鞋,桐叶作帽,不用上集市去购买,既容易料理,又很浪漫。
三是“几年梦想未即通”,这句与黄公望的初衷前后呼应,到阆苑隐居是他70岁那年游览阆苑山水之后就有的梦想,之所以没有实现是因为当时没有立即去达到目的,也隐现了画家的些许遗憾。
以上诗句,对黄公望到阆苑隐居的动机和隐居地就在阆苑已确定无疑,然而“秋山岭”究竟在哪儿,还是个未解之谜。笔者又将这首诗从头到尾看了几遍,苦思冥想。猛然间那句“挥毫随写秋山图,真境未窥私范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因为画家已经明确告诉你,他画的《秋山图》是真实的境地,而未必有人能看到他个人的秘密。有了这一线索,笔者欣喜若狂,于是迅速上网搜索黄公望《秋山图》。一切都很顺利,很快找到了黄公望的《秋山图》和《秋山招隐图》。图是找到了,但没有图上地形的具体方位,阆苑这么大按图索骥就成为了不可能。突然,思绪飞扬之中,笔者又想到,与“百事通”到高山查找张家宗谱时,看到古时张家有两兄弟,一个迁移到高山,一个迁移到浦下头。笔者曾问“百事通”,阆苑是否还有一个叫浦下头的地方?因为在笔者的印象中没有这个地名。“百事通”回答说,现在是没有了,以前是有的,在“仙洞寺”鼎盛时期,进山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很多,在“仙洞寺”住不下,就在离“仙洞寺”后面三四百米的地方,搭建了几间茅屋,有客栈、饭店、商店等,相当于现在的商贸区,那个地方就叫浦下头。由此,笔者联想到,黄公望隐居地会不会就在此,于是准备前去一探究竟。
第二天,笔者联系了“百事通”,两人见面后,笔者说明意图,并将从网上下载的图片发给他。他一看,毫不犹豫地说,有点象。既然目标已经确定,急于进一步考证,于是两人迫不及待地马上驱车前往阆苑。
来到实地,登上浦下头,一切尽如我们之想象,这块两山夹一谷的小盆地,就是当年黄公望隐居地,虽然房屋已圮,繁华不再,但这地形地貌与《秋山图》完全一致。小盆地左边一条大溪流,右边一条小溪流。据说,大溪流为高山之水,小溪流为月亮山之水,两水交汇于阆仙洞旁的山腰,目前虽然已经干涸,然而只要看到路旁那块被流水冲刷出深深凹槽的巨石,就不难想象此处当年有一股规模不小、常年不断的潺潺流水,与《秋山图》中所描别无二致。
如此隐秘之地,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也要靠功夫,如果没有一点文字功底,没有一股刨根问底的钻劲,没有融会贯通的思想,可能还真找不到。
小盆地地处阆仙洞旁边的高山岭,而非秋山岭,现在看来也非常容易解释,因为黄公望到此地是来隐居的,所以为了达到“真境未窥私范模”的目的,有意隐去“高”而改为“秋”,加之其当时作画时正好是秋天,“秋”字信手拈来,既合情合理,又巧妙地隐去了“高”,只是苦了后人,没有跟着他的思路走,还在苦苦寻找“秋山岭”。
其实黄公望在《秋山招隐图》所题的跋中已经明确告诉隐居地:“此富春山之别径也,予向构一堂于其间,每当春秋时焚香煮茗,游焉息焉,当晨岚夕照,月户雨窗,或登眺,或凭栏,不知身在尘寰矣,额‘小洞天’以报朴夫隐君同志。一峰老人黄公望画并题。” 现在可以肯定“富春山之别径”就是阆苑高山,而“小洞天”理所当然应在“大洞天”阆仙洞旁边,谜底一经解开,会不会觉得世人很愚笨。
这首诗说明黄公望已经隐居阆苑,过着“棕鞋桐帽易理料,睡起柴门日夕照。”的逍遥自在生活,心情十分愉快。
第三首诗是黄公望80岁以后为《秋山招隐图》所题:
结茅离市廛,
幽心幸有托。
开门尽松桧,
到枕皆丘壑。
山色晴阴好,
林光早晚各。
景故四时佳,
于秋更勿略。
坐纶磻石竿,
意岂在鱼跃。
行忘溪桥远,
奚顾穿草履。
兹癖吾侪久,
入来当不约。
莫似桃源渔,
重寻路即错。
这首诗表达了黄公望隐居阆苑的愉悦心情,描写了其在阆苑隐居地日常生活中一些情景,应该说他对这种渴望已久的生活感到非常满意。同时,也体现了画家浪漫幽默的超前意识,也许他认为一个人在此地隐居有点冷清,想多几个同伴一起吟诗作画,切磋技艺,于是挥笔而就《秋山招隐图》,招引志同道合的隐居之士。这超前意识不得不令人佩服,不知现代的“招商”是否受其“招隐”影响。既然是“招隐”,那必须有特色。细观《秋山招隐图》,画家在此突出了四个重点,一是寺庙——仙洞寺,二是庵堂——紫元庵,三是溪桥——小桥流水,四是幽静的山野环境,而这四点正是隐居者的最爱。
关于这三首诗,吴宏伟先生在《黄公望富春山隐居地考辨》一文中已经有了详细注释,这里不再赘述。
黄公望隐居地谜底的解开,得益于帮助乡村挖掘历史文化时的知识积累,得益于“百事通”头脑中本地丰富的人文故事,得益于吴宏伟先生《黄公望富春山隐居地考辨》一文的启迪,正是在这些浩瀚的资料库中,触类旁通,找到了开锁的钥匙,解开了萦绕于人们心头数百年,而又争论不休的黄公望隐居地之谜。
阆苑深山
巨石上深深的凹槽
秋山招隐图
秋山图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