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奔腾建材 混凝土企业开启“数智”新时代
将手机二维码靠近扫码口,几秒后,一张混凝土发货单便自动打印出来,上面详细记录着项目名称、浇筑部位、本车方量等信息,混凝土搅拌车司机朱黎锋的一天,就是从这张单子开始的。“现在方便多了,在装料口旁边的一体机上就能取单,不用绕远路去调度室拿。”
这张自助发货单,只是桐庐奔腾建材制品有限公司数字化管理的一角,背后依靠的是公司庞大的“数智”运行系统。
一站式智能“精准备货”
在砂石骨料下料口,一辆辆自卸车往来不绝,成吨的砂石原料倾泻而下,再由大型传输带送至集中高位料仓。“我们的料仓共有10个,可供16000吨砂石骨料进行分类存放。”公司相关负责人宋爱琴介绍道。
机械轰鸣,齿轮转动。4排砂石传送带、108个放料口,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集中控制下正有序运转。上层料仓的砂石骨料经放料口统一“送货”后,被源源不断输送至待料仓,等待与其他原料进行调配混合。
另一侧的水泥上料区内,一辆辆水泥罐车经无人地磅称重后,依次停靠在上料门前。按照系统分配的上料口序号,司机只需扫一扫对应二维码,管锁门禁便自动打开,连接上输料皮管后,成吨的水泥原料开始输送进仓库,整个过程只需短短几分钟。
待原料到位后,中控室工作人员便可下达生产指令,将水泥胶材、砂石骨料、水和外加剂等原材料的配比设置完成,实现一站式“精准备货”。操作员朱江华看着电脑屏幕,当指定车牌号的混凝土搅拌车进入装料口时,他只需轻点鼠标,系统便会进行自动装料。“实现智能化操作后,生产效率提高了3倍,材料配比也更加精准合理。”
混凝土试块的“身份密码”
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是保障建筑物安全的基石,其中,混凝土试块作为守护建筑材料品质的第一道防线可谓功不可没。
走进试块成型室,地面上整齐摆放着尺寸不一的混凝土试块,这批试块是对桐庐舞象山路道路建设工程的混凝土取样。工艺员龚仁富将手中的二维码标签轻轻嵌入刚取样成型的试块上方,标签上的试块批次号、编码、龄期、项目及部位等信息一目了然,之后这批试块将被送入养护室集中存放。为营造标准的养护环境,试块工需日常关注养护室的温度、湿度,并分别在第7天和28天龄期时,对试块进行强度检测,保障混凝土成品的质量。
“试块贴上二维码标签,就相当于有了身份证。”龚仁富介绍道,“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当前的试块进行到何种阶段的强度测试,并通过扫码,将测试结果实时传输回上级公司技术中心,在方便我们管理的同时,也确保了每一批试块数据的真实性和唯一性。”
废水“零排放”助力绿色发展
“近期我们出厂了9万立方米的混凝土产品,在废水回用系统的高效处理下,没有产生任何多余的废水。”宋爱琴的话语间满是自豪。
奔腾建材投用的废水回收循环利用系统以及覆盖整个厂区的雨水收集系统,会将每日车辆出厂的洗车水、冲场地水、泥浆水、雨水等进行收集,在整个三级沉淀池内,可以一次性储存4天的废水量约1000立方米。此外,回收的废水还能用于冲洗首次分离后剩下的废料砂石,实现了砂石骨料的资源利用最大化。
“手机上就能实时监测废水浓度、PH值等各类数据,随时查询环保设备使用情况等。”副总经理邓炳伟介绍道,这套系统正式投产4个月来,共节约砂石2600吨左右,回用污水近2500吨,节约成本近7万元。
作为我县最早成立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奔腾建材一直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早在2013年初,企业经联合重组,成为了央企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基层企业,由此从民营企业转型为央企控股企业。如今的奔腾建材与时俱进,在数字化管理上下足功夫,一改建材行业劳动密集型、粗放式经营的发展模式,开启了属于混凝土企业的“数智”新时代。
“我们近期正在进行‘零碳工厂’项目的可研评审,计划创建‘绿色工厂’,为企业节能减排再添强劲动力。”邓炳伟表示。
(记者 华睿)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