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答,我是盲人提示音
■ 吴燕萍
我总是觉得,一个城市的温度,会在各种细节中显现。
平时上下班,都是车来车往,很难得有机会走着过红绿灯。周末,去了趟菜场,就在瑶琳路和学圣路的路口等红灯时,忽然听到了“滴滴”的响声。心下好生奇怪,于是循声望去,但见装有红绿灯的电线杆上,竟然有一个黄色的小机器,形状有点像超市的POS机,凑近一看,上面写着“过街音响提示装置”。“过街音响提示装置”,顾名思义,我想应该是给盲人过马路时起到提示作用的吧。就在我等待的这段时间里,这个机器一直在鸣叫,音量不高,响声却未曾断过。还没搞懂怎么使用的时候,绿灯亮了,惯性伴着我,继续往前走了。
边走就边想,这个机器到底是怎么使用的,难道是这个滴答声在提示着盲人,这里有红绿灯,你得小心地过。可是,他们又是如何通过这个机器,踩着红绿灯的节拍过的马路呢?好奇心驱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搜百度。不搜不知道,这个盲人提示音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在很多城市里使用了,目的就是为残疾人创设无障碍环境。原来这样的温暖,早就如一股春风,散布在全国各地。只是,许多人如我一样,后知后觉,没有发现而已。
2021年,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开始在红绿灯以及小区的电梯口内,安装了这些提示音。因地区的差异,提示音也有不同,据说北京市从2022年7月开始设置的新型盲人钟,共有两种声音,一种是男声,一种是女声,分别用于指引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过马路。再分得细一点,每种声音里还有3种提示音和3种提示语。这些提示音和提示语虽各有不同,但无论是用怎样的方式,我想,对于需要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天籁之声。
甘地曾经说过,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对待弱者的态度。如果把目光回到两千多年前,我们可以看到,孔子是如何倡导“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道理的。
在《论语》中曾有这样的一幕让人动容:“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意思是说,乐师冕来见孔子,当他走到台阶沿边时,孔子就会提醒他,这儿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又提醒到,这是坐席。等大家都坐下来,孔子又告诉他说:某某在这里,某某在这里。当盲人乐师来访,充满仁爱之心的孔子,就这样自觉地充当起讲解员的职责来。盲人乐师走到哪儿,他就帮忙解释提示到哪儿,言语之中满是诚恳和关切,彰显的是仁者爱人的伟大胸襟和美好品质。
这样的画面,总是让人心里暖暖的。在日渐发展的城市里,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看见。而我们对待每个生命的态度里,恰好折射出的就是这个城市的品质和温度。城市与人,密不可分。
如今,即便你无法亲自扶着盲人去过街也没关系,那些提示音,会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他们:嗨,红灯停,绿灯行哦。
江苏路特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服务支持, 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归属发布媒体